[发明专利]语音式多功能交通指挥棒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34382.4 | 申请日: | 2008-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7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 发明(设计)人: | 陈佳奇;吴姝;孙铭;陆凤;唐嘉陵;王哲卉;付春艳;沈任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机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8G1/09 | 分类号: | G08G1/09 |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刁文魁;翟 羽 |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语音 多功能 交通 指挥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仪器产品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应用于交通指挥 的语音式多功能交通指挥棒。
【背景技术】
都市化建设要求城市交通设施不断完善,而繁忙的城市交通离不开交通 警有效的指挥。事实上,交通警的工作是非常重要和繁重的,为他们配备有 效的指挥工具,能适当减轻他们的工作强度,提高交通指挥的工作效率。
交通指挥棒是使用最广泛的指挥交通工具,但现有的交通指挥棒的功能 比较单一,面对复杂的城市交通状况很难发挥最大的效率。而目前,专门作 用于交通指挥的电子指挥棒在市场上还很难看到,更没有集语音、哨声、光 等多功能于一身的交通指挥棒,交通警察或交通协管员必须一边指挥交通, 一边大声喊话或吹哨子来维持交通秩序,这样即费力效果又不好,而且,在 马路上大声喊话易感染病菌、吸入汽车排出的有害颗粒物和废气,有损工作 人员的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实用性强 的语音式多功能交通指挥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语音式多功能交通指挥棒,含有棒体、吊带或腰钩,其特征是,棒 体由三个功能段组成:功能性前端、控制与操作的中段、以及作为电池仓的 后端;在功能性前端设有红色发光管、绿色发光管和扬声器,它们通过连接 导线与控制与操作的中段连接;在控制与操作的中段设有语音按钮、红灯按 钮、绿灯按钮、电源开关、哨声按钮、按键板、充电插口、语音电路板、集 成电路,它们通过电路与作为电池仓的后端连接;在作为电池仓的后端设有 电池仓和电池弹簧,电池仓内安装串联的电池,电池弹簧将电池的负极与电 路板的电源负端连接起来。
所述的棒体为整体结构的棒体,可做成圆形、或棱角有一定弧度的方形, 便于利用现有形状的电池,也方便手的握持。
所述的棒体为前中后三个功能段通过铰接、套接方式连接起来的棒体, 可做成圆形、或棱角有一定弧度的方形。
所述设置在棒体前端的红色发光管和绿色发光管各有3~5个发光管。
所述的扬声器设置在棒体的顶端。
所述的语音按钮、红灯按钮、绿灯按钮、电源开关、哨声按钮呈同一方 向排列在棒体中段的按键板上,每个键上印有不同的标识,语音按钮由六个 键构成;在棒体中段的内部安装电路板、集成电路,充电插口设置在按键面 的背面。
所述的作为电池仓的后端为手柄位置,手柄部位的棒体内部为安装串联 电池的电池仓,棒体底端内的电池弹簧将电池的负极与电路板的电源负端连 接起来。
使用的电池包括一般电池,或充电电池。
所述的吊带或腰钩设置在棒体的底端,以方便使用者携带。
本发明语音式多功能交通指挥棒的积极效果是:
(1)提供了一种集语音、哨声、光等功能于一身的交通指挥棒,可根据 需要发出高功率的语音,如:“请走人行道”、“现在红灯请您等待”、“现在绿 灯请通行”等声音,或发出高功率的电子哨声,能有效地提高交通指挥的效 率,减轻交通警察的工作强度;
(2)实用性强、操作简单、便于携带;
(3)生产成本不高,充电量大,可反复充电、长时间使用;是适合于城 镇交通指挥人员使用的多功能交通指挥棒。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语音式多功能交通指挥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语音式多功能交通指挥棒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语音式多功能交通指挥棒的基本电路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语音式多功能交通指挥棒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为:
1、棒体,2、语音按钮,3a、红灯按钮,3b、绿灯按钮,4、电源开关, 5、红色发光管,6、绿色发光管,7、哨声按钮,8、电池仓,9、按键板,10、 扬声器,11、腰钩,12、电池弹簧,13、充电插口,14、语音电路板,15、 集成电路,16、连接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语音式多功能交通指挥棒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机学院,未经上海电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43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