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源自真核生物的中药及中药材的PCR鉴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34058.2 | 申请日: | 2008-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5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周祥山;张元兴;吕品;杨继忠;秦玉峰;尤金花;田守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洁 |
地址: | 2002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源自 生物 中药 中药材 pcr 鉴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及中药材鉴定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源自真核生物的中药及中药材的鉴定技术领域,特别是指源自真核生物的中药及中药材的PCR鉴定方法,非常适合于深度加工型中药,尤其是由动物皮、骨熬炼,精制而成的胶类中药以及中药复方中的单味药、出土中药材等,可用于产品检验部门对市场假冒伪劣的该种中草药的灵敏快速鉴定。
背景技术
我国传统中药博大精深,可用作中药的物质种类繁多,其中有一类是利用动物皮、骨熬制而成的胶类中药,包括阿胶、黄明胶、龟甲胶、鹿角胶等。这些胶类中药往往十分名贵,是滋阴潜阳、增强体质的上乘佳品。
阿胶作为一种传统名贵中药,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东汉时期的著名医药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就被列为“上品”,并记载“久服益气轻身”。魏晋时期的药物学集成《名医别录》中记载阿胶“出东平郡,东阿县”。南北朝梁武帝时期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阿胶出东阿,故名阿胶”。阿胶性甘,平,其功能主要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唠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这些功能在《本草纲目》中有详细记载。据2005年版的中国药典记载,阿胶本品为马科动物驴的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阿胶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黄明胶又称牛皮胶,为黄牛皮熬制而成。历史上也曾经使用牛皮熬制阿胶,发展到现在,阿胶则以驴皮熬制为贵。黄明胶与阿胶一样,同样具有养血止血的功效,治疗诸血症尤有特效。
据2005年版中国药典记载,龟甲胶及鹿角胶等名贵中药分别是用龟甲及鹿角经水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其中龟甲胶性咸、甘、凉,能够滋阴,养血,止血,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腰膝酸软,血虚萎黄,崩漏带下;而鹿角胶性甘、咸、温,能够温补肝肾,益精养血。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冷,阳痿遗精,虚劳羸瘦,崩漏下血,便血尿血,阴疽肿痛。
由此可见,胶类中药主要用于调节身体机能,滋阴潜阳,增强体质,并且对肾虚,贫血病人具有很好的疗效。因此,该类中药在整个中药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随着胶类中药市场的不断发展,随着熬胶原料供应的紧张和原料价格的上涨,一些不法分子趁虚而入,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来迷惑消费者,扰乱市场的正常秩序。以阿胶为例,国家药典规定正品阿胶应该由驴皮熬制而成,然而不法分子则变相压低成本,在制备阿胶过程中,部分或全部掺入其他的动物皮,例如牛皮、猪皮或其它动物杂皮进行熬制。通过这种方式熬制而成的‘伪品阿胶’在外观及质地上都与正品阿胶极其相似,并且价格低廉,因此,这类‘伪品’对消费者而言很具有迷惑性。但是,从功用上来看,它们则没有显著的疗效,并且还很可能对人体有害。因此,它们的存在对整个阿胶中药市场的危害是相当大的,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还败坏了传统中药的名声。再例如黄明胶、龟甲胶等,也存在这种类似的情况。总而言之,这些伪劣产品严重破坏了我国传统中药的形象,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不利于我国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为了保护我国的传统胶类中药以至于整个中药产业,我们急需建立一种高效、可靠的针对这种深度加工的胶类中药的鉴定方法,将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与正品进行区分。
早期现存的胶类中药的鉴定手段仅仅依靠对产品的感官认识,包括质地、色泽、气味等,受主观因素干扰非常严重,从而其误判率较大,难以成为行业标准在实际的胶类中药鉴定过程中应用。另一方面,随着造假者手段的千变万化,人们在感官上已经很难将伪品与正品进行区分。因此,这种传统的鉴别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很难有效的打击胶类中药市场上的假冒产品。
胶类物质的生产源自各种动物皮、壳、甲等,实质上属于一种生物制品,胶类物质鉴定的实质即生物制品的鉴定。利用生物分类学以及生物遗传学的分析工具“分子标记”,就能够达到鉴定目的。在实际应用中,“分子标记”也已被广泛应用于司法鉴定、食品饲料检测、进出口检验等领域,可靠、便捷。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生物学理论的不断完善,这种遗传分类学方法也不断走向成熟。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生物大分子的多态性为基础的“第三代分子遗传标记”应运而生。这里的生物大分子主要包括核酸以及蛋白质。这一类方法基于分子水平,在不失方法可靠性的同时,相对于细胞学标记而言,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东理工大学;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40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