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气湿式氧化脱硫制酸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33859.7 | 申请日: | 2008-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9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范文松;刘忠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科新煤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7/69 | 分类号: | C01B17/69;C01C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浩东 |
地址: | 315312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气 氧化 脱硫 方法 | ||
1.一种煤气湿式氧化脱硫制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含硫煤气从底部通入脱硫再生塔(1)的吸收段(101),将脱硫贫液从上部通入脱硫再生塔(1)的吸收段(101),与煤气逆流接触;
吸收了硫化氢和氰化氢的脱硫富液从脱硫再生塔(1)下部的吸收段(101)底部送入脱硫再生塔(1)顶部的再生段(102),同时,将再生空气通入再生段(102),获得脱硫贫液与硫泡沫的混合物,脱硫贫液与补充的氨、碳酸钠和水汇合后,循环进入吸收塔下部的吸收段(101);
将硫泡沫浓缩成为硫浆,分离的清液,返回脱硫再生塔(1);
将硫浆通过喷嘴并采用压缩空气雾化后,送入燃烧炉(7)内燃烧;
将出燃烧炉(7)的炉气冷却至350~420℃,然后用水洗涤并进一步冷却至65~90℃;
将上述冷却的炉气送入干燥塔(12),除去水分;
将出干燥塔(12)的干燥后的炉气送入设有钒催化剂转化器(14),在钒催化剂存在下,将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
所说的转化器(14)设有转化一段(141)、转化二段(142)、转化三段(143)和转化四段(144),所说的吸收塔(15)包括第一吸收塔(151)和第二吸收塔(152);
出干燥塔(12)的干燥后的炉气通过鼓风机(13)依次送入设有钒催化剂转化器(14)的转化三段(603)和转化一段(601),然后冷却,再进入第一吸收塔(151),采用硫酸吸收后三氧化硫转化成浓硫酸,含二氧化硫的尾气再依次进入和转化二段(142)和转化四段(144),转化成三氧化硫后进入第二吸收塔(152),与重量浓度为95%的硫酸接触,吸收三氧化硫,转化成重量浓度为94~98%的产品硫酸;
转化一段进口温度420~460℃,出口温度为460~500℃;转化二段进口温度420~450℃,出口温度为420~440℃;转化三段进口温度420~460℃,转化三段出口温度540~580℃;转化四段进口温度420~450℃,转化四段出口温度430~4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出燃烧炉(7)的温度为1000~1300℃的炉气通过废热锅炉(8),回收热量,并产生2.5~3.0MPa蒸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炉气进入文氏洗涤管(9)洗涤,炉气降温至70~95℃,再进入洗净塔,洗涤炉气中粉尘和颗粒,炉气降温至65~90℃,然后采用电除雾器除去酸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脱硫贫液为重量含量为含氨7克/升~18克/升的氨水或当量浓度为0.4~0.6N的碳酸钠水溶液,pH值为8.5~9.5,并含有催化剂,所说的催化剂为对苯二酚和酞菁钴磺酸盐金属有机化合物或1,4-萘醌-2-磺酸钠,脱硫贫液中,催化剂的重量含量为3~5克/升。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含硫煤气中,各个组分的含量如下:
硫化氢 1~8g/m3,氰化氢 1~2g/m3,氢气 35~60g/m3,一氧化碳 5~60g/m3,甲烷 1~30g/m3,二氧化碳 1~20g/m3;
吸收温度为25~40℃,吸收压力为10~15KPa;
含硫煤气与脱硫贫液的比例为:
40~50标米3含硫煤气/升脱硫贫液;
脱硫富液与再生空气的比例为:
2~3标米3再生空气/升脱硫富液;
燃烧炉炉温为1000~1300℃;
硫浆与压缩空气的体积比为:
0.1~0.2公斤硫浆/米3压缩空气;
上述的“标米3”指的是:1大气压,0℃条件下的体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科新煤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科新煤化工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385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