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身份识别和物品防盗智能信息管理系统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3795.0 | 申请日: | 2008-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6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高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喆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6K17/00;G06K7/10;G06K19/07;G08B13/00;G08B13/18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志达;谢文凯 |
地址: | 200062上海市闸***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身份 识别 物品 防盗 智能 信息管理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智能信息管理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身份识别和物品防盗智能信息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据公安机关报道,上门盗窃事件及非机动车失窃事件时有发生。上海每年失窃的非机动车在10万辆以上,其中63%在家门口,也就是小区内失窃。有报道称一名大学生在一个月内连续丢失10辆自行车;更有报道称平均每个上海市民被盗的非机动车数量在5辆以上。对于社区内上门盗窃事件,市民恨之入骨,却也无可奈何。公安部门虽也加强警力严打,甚至每年都会专项治理,无奈根治乏力。
不断发生的盗窃事件造成了社会不安定因素,也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资源,对失窃人是一种沉重的精神打击,这不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因此人们希望有一种科技的手段,来遏制日益猖獗的上门偷盗行为,打击盗窃集团的嚣张气焰,使居民不再担心财产被盗,还一个平安、和谐的社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自动识别进入小区的外来人员,并对进入小区的外来人员全方位监控运行轨迹;对无合法身份的人闯入无人居室的报警;对进出小区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进行自动识别;对小区内的公共财产出小区进行自动监控的智能管理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身份识别和物品防盗智能信息管理系统,包括:
车牌电子标签和“小区居民证”电子标签:采用具有全球唯一代码的智能芯片,储存车牌、居民的相关信息;
计算机系统:应用数据记录库记录该小区居民所对应的姓名,照片,身份证号码,常住地址,车牌号,车辆类型和车辆颜色的信息;
固定式电子标签读写器:读出捕获到的电子标签的信息,并将其传输给计算机系统;
专用摄像头:安装在小区出口通道,摄取通过出口的车辆、居民的图像;
图像识别装置:将专用摄像头摄取的图像转换为图像信息并将其传给计算机系统作判断;门磁或红外入侵系统:与计算机系统相连且安装在居室内,用于确认出入口装置是否被打开或是否有人进入居室;
无线局域网发射器:连接计算机系统和所有固定式电子标签读写器,构成通讯线路;
电子标签管理系统:使电子标签的数据和现有的管理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对小区机动车、非机动车、居民和外来人员、物业工作人员、居室防盗实时动态进行管理和监测;
综合服务平台:采用Internet互联网络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和手机短信平台,利用基于互联网的大型数据库平台提供全方位的查询服务。
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包括台式电脑和电脑音响:用于显示出入小区的居民姓名、照片、身份证号码和常住地址,或车牌号、车辆类型、车辆颜色和停车费交款情况;并由连接电脑的音响发出正常的鸣叫声或警报声;对于2轮车辆,若系统只读到车牌电子标签信息或读到的2个信息显示不匹配,则会立即报警。
所述的固定式电子标签读写器的工作频率为900M~2.45Ghz。
所述的智能芯片采用900M~2.45Ghz的电子芯片,可在50米范围内和读写器之间进行通讯;外来人员进入小区配备临时WZ05型电子标签;非机动车车牌上按装WZ03型仿拆卸电子标签卡;在小区内重要公共财产上安装WZ06型电子标签;物业工作人员配备WZ08型电子标签工作证。
所述的“小区居民证”电子标签是将带有智能芯片的电子标签置入便于携带的物件中。
所述的“小区居民证”电子标签将带有智能芯片的电子标签置入钥匙链的挂件中。
一种身份识别和物品防盗智能信息管理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计算机系统数据记录库记录小区所有居民所对应的姓名,照片,身份证号码,常住地址,车牌号,车辆类型和车辆颜色的信息,所有信息与制成的车牌电子标签和“小区居民证”电子标签相对应;
(2)在小区出口、车库出口及有岔道的部位按装900M~2.45Ghz远距离、固定式电子标签读写机具;
(3)在小区出口通道安装专用摄像头,通过图像识别装置判断是否有非机动车通过,并将信息传输给计算机系统;
(4)主计算机按放在主控室,通过无限局域网连接门卫室的计算机系统和遍布全小区的900M~2.45Ghz远距离、固定式读写机具,构成通讯线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喆,未经高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37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