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干扰相消的双中继信号传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33599.3 | 申请日: | 2008-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0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力;唐琳;胡宏林;徐景;王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B7/14 | 分类号: | H04B7/14;H04B7/02;H04B1/12;H04B1/707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00050上海市长***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干扰 中继 信号 传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干扰相消的双中继信号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的工作频谱在2GHz以上,系统对非可视距(non-line-of-sight)的 大尺度衰弱更为敏感。为了弥补在高频段工作的缺陷,需要扩充更多的基站(BS),才能保证 比现有通信系统更高的传输速率,但这样会带来BS密度的提升,以及工业成本的显著上升。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和工业界提出了合作分集的概念,其利用源节点(Source Node,SN)和目标节点(Destination Node,DN)间的中继节点(Relay Node,RN)来帮助SN将 数据可靠发送到DN,具体可参见文献:“J.N.Laneman,D.N.C.Tse and G.W.Wornell, “Cooperative diversity in wireless networks:Efficient protocols and outage behavior,”IEEE Trans.Inform.Theory,vol.50,no.12,pp.3062-3080,Dec.2004”。
利用合作传输的中继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放大传输(AF)和解码传输(DF),等等。 现有中继系统的传输,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SN将数据信息发送给RN;第二步,RN将接 收数据做简单的处理(放大,或者重新生成)后,再将新的数据发送给DN。由于SN-RN和RN-DN 链路的信道质量优于SN-DN的直接链路,请参见图1,其为两跳双中继系统模型图,所述两跳 双中继系统包括SN、RN1、RN2、及DN,在时隙1,由SN将信号x广播至RN1和RN2,RN1和RN2分别检测接收到的信号,生成估计信号;在时隙2,RN1和RN2将信号分别预编码后,同时 发送给DN,所采用的预编码是将分别乘上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未经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35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码像框及其显示照片的方法
- 下一篇:多路高能电脉冲同步放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