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CMP引起的碟陷和侵蚀的测试结构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33465.1 | 申请日: | 200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9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曾坤赐;窦波;王奇峰;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544 | 分类号: | H01L23/544;H01L2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 朋 |
地址: | 20120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cmp 引起 侵蚀 测试 结构 方法 | ||
1.一种用于半导体制程中检测化学机械研磨造成的金属区碟陷和介质区侵蚀的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金属探测垫组,包括一个或相互电连接的多个金属探测垫;
第二金属探测垫组,包括一个或相互电连接的多个金属探测垫;
一个或多个金属块堆叠单元,所述金属块堆叠单元包括一层金属层上的金属块或连续几个金属层上的金属块;
第一金属测试线组,包括一条或多条金属测试线,所述金属测试线一端与所述第一金属探测垫组电连接,一端空置;
第二金属测试线组,包括一条或多条金属测试线,所述金属测试线一端与所述第二金属探测垫组电连接,一端空置;
所述第一和第二金属测试线组分布于所述金属块堆叠单元上方的相邻金属层;所述第一和第二金属测试线组的金属测试线之间互相平行;
属于同一个所述金属块堆叠单元的不同金属层上的所述金属块相互重叠,且互不电连接,其每一金属块的宽度大于等于0.1微米;
相邻所述金属块堆叠单元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金属块堆叠单元与所述第一和第二金属探测垫组之间的距离均大于等于所在工艺的特征尺寸且小于等于30微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为铜或铝。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金属测试线组通过所述金属块堆叠单元的中心区域,以及跨过相邻所述金属块堆叠单元的相邻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金属测试线组的金属测试线的宽度大于等于所在工艺的特征尺寸且小于等于10微米;所述第一、第二金属测试线组的金属测试线间的间距大于等于所在工艺的特征尺寸且小于等于30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探测垫组的一个金属探测垫和所述第二金属探测垫组的一个金属探测垫位于所在芯片的最上层金属层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芯片最上层金属层中的所述金属探测垫的面积大于测试设备所允许的最小可测面积。
6.一种用于半导体制程中检测化学机械研磨造成的金属区碟陷和介质区侵蚀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制造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测试结构;
b.通过所述测试结构来观测所述金属区碟陷和介质区侵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包括使用探针接触第一、第二金属探测垫组来测量所述测试结构的电学特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包括使用探针扫描或电子扫描对所述测试结构进行扫描观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346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