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管内壁强化喷丸的回收密封装置及其密封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2961.5 | 申请日: | 200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5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陶贵钧;马耀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亚欣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7/06 | 分类号: | C21D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200030上海市零***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 内壁 强化 回收 密封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管内壁强化喷丸的回收密封装置,尤指适应工业化生产的小口径钢管内壁强化喷丸生产线用的兼具回收与密封功能的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钢管内壁强化喷丸密封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火电发电已经进入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压力的发展时代,电站锅炉的蒸汽出口压力已达28MPa,蒸汽出口温度高达605℃,在如此高的参数下,锅炉受热面管系高温段通常使用18Cr-8Ni型的TP304H、TP321H、TP347H等奥氏体不锈耐热钢管的内壁面临着高温蒸汽氧化腐蚀的威胁。
为了防止18Cr-8Ni奥氏体不锈钢管内壁的高温蒸汽氧化腐蚀,现时,在超临界和超超临界锅炉受热面管系设计选用18Cr-8Ni奥氏体不锈耐热喷丸钢管,这种钢管是在钢管内壁实施喷丸强化加工,使其内壁表层获得组织和应力强化,用以提高18Cr-8Ni奥氏体不锈耐热喷丸钢管抗高温蒸汽氧化腐蚀的性能。
本发明人发明的“奥氏体不锈耐热无缝钢管内壁喷丸强化工艺及其装置”使超临界压力及其以上参数的锅炉受热面管系的高温段设计选用“内壁喷丸”的18Cr-8Ni型奥氏体不锈耐热钢管成为可能。钢管内壁喷丸工艺是把细小的钢丸以高压气源为载体,在喷丸机中充分混合,通过喷枪雾化形式高速射击钢管内壁,喷丸过程中钢管内壁表层获得强化的同时,钢丸从端部喷出,不仅污染环境伤害操作工的人身安全,而且钢丸不能回收和循环使用,影响了喷丸钢管生产自动化的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钢管内壁强化喷丸工艺提供一种兼具喷丸与回收功能的回收密封装置及密封方法,旨在通过该装置与方法,防止钢丸在喷丸过程中散射伤人、污染环境,并实现喷丸后钢丸全数回收及循环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管内壁强化喷丸前置回收仓,其中,该前置回收仓与受喷钢管的头部形成密封连接,且在该前置回收仓内设有一钢丸回收的动力缓冲装置。
通过此结构的设计,可在加工过程中保持钢管头部的密封,且对喷向钢管头部的钢丸进行回收,由于所述动力缓冲装置的设置,可减缓钢丸的回收速度。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动力缓冲装置包括侧壁挡板与迷宫式导向通道。可先由该挡板对钢丸进行阻挡,以防止其打穿回收仓侧壁,再通过该迷宫式导向通道最终减缓钢丸的回收速度。所述挡板与迷宫式导向通道可用聚胺脂耐磨软性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前置回收仓设有一可启闭的回收仓门,且在回收仓口与仓门间设有密封套,使回收仓与钢管头部外表面形成密封连接。在该设计中,所述仓门兼具密封与夹持装置的作用,当其关闭时,所述密封套即夹持钢管并密封贴和从而形成前置回收仓与钢管之间的密封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前置回收仓顶部设有吸尘口,底部设有出丸口。钢丸在喷射过程中产生的残渣和尘埃,经该吸尘口排出,而被减速回收后的钢丸可从该出丸口排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钢管内壁强化喷丸后置回收仓,其中,该后置回收仓与受喷钢管的尾部形成密封连接,且在该后置回收仓内设有一钢丸回收的动力缓冲装置。
通过此结构的设计,可在加工过程中保持钢管尾部的密封,且对喷向后端钢丸进行回收,由于所述动力缓冲装置的设置,可减缓钢丸的回收速度。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动力缓冲装置包括迷宫式导向通道。通过该迷宫式导向通道可减缓钢丸的回收速度。所述迷宫式导向通道可用聚胺脂耐磨软性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后置回收仓设有一可启闭的回收仓门,且在回收仓口与仓门间设有密封套,使回收仓与钢管尾部外表面形成密封连接。在该设计中,所述仓门兼具密封与夹持装置的作用,当其关闭时,所述密封套即夹持钢管并密封贴和从而形成回收仓与钢管之间的密封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后置回收仓顶部设有吸尘口,底部设有出丸口;所述后置回收仓设有一移动装置。钢丸在喷射过程中产生的残渣和尘埃,经该吸尘口排出,而被减速回收后的钢丸可从该出丸口排出。由于设置有移动装置,可调节后置回收仓的位置,以适应不同长度钢管的加工需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钢管内壁强化喷丸的回收密封装置,其中该回收密封装置包括一前置回收仓,设于受喷钢管的头部;一后置回收仓,设于受喷钢管的尾部;以及一受喷钢管与所述前置回收仓与后置回收仓密封连接。
通过此结构的设计,可在加工过程中保持钢管头部与尾部完全密封,且不论喷射后的钢丸向前或后运动,都可进行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亚欣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新亚欣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29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