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氟的芳杂环液晶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032640.5 | 申请日: | 2008-0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5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 发明(设计)人: | 李光;金俊弘;杨胜林;张涛;江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9K19/38 | 分类号: | C09K19/38;C08G61/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大忱 |
| 地址: | 201620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芳杂环 液晶 聚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含氟的芳杂环液晶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微电子工业的迅猛发展,对封装基板所用的聚合物材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的耐热稳定性能;高玻璃化转变温度;高力学机械性能;高电绝缘性;低吸潮性;低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低杂质含量等等。为此,合成满足上述要求的新型聚合物材料势在必行。对传统的电子封装材料而言,其自身具备的耐热性、力学性能已开始不能满足电子封装材料料发展所提出的更高要求。
作为美国空军试验室重要科研成果的高性能聚合物-PBO纤维,于上世纪90年代由东洋纺最早对其进行了工业化生产,其商品名为“Zylon”。Zylon的拉伸强度为5.8GPa,拉伸模量为300GPa,分别是PPTA纤维的两倍。此外,Zylon还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高达650℃)和阻燃性(LOI=68)。因此,Zylon在航空航天、军工国防、交通运输、体育器材、建筑、高温防护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有着其它材料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PBO在常见的有机溶剂中都很难溶解,难以加工成型。因此,需要对PBO的加工性能进行改性。目前,人们在改进聚合物的溶解、熔融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针对溶解性方面主要包括在聚合物分子链中引入柔性基团、含氟基团、大侧基等。在熔融性方面主要包括降低分子链刚性、降低分子链间作用力和适当降低分子量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氟的芳杂环液晶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满足有关方面的需要。
本发明的含氟的芳杂环液晶聚合物,具有如下的分子结构:
其中:m=0.9~3.5,n=60~92,数均分子量为15000~22000。
本发明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4,6-二氨基间苯二酚盐酸盐(简称DAR,下同)、对苯二甲酸(简称TPA,下同)在惰性气氛中与双(苯甲酸)六氟丙烷(简称BIS-B-AF,下同)在多聚磷酸(简称PPA,下同)中进行共聚反应,反应温度为50~100℃,反应时间为25~35小时;
(2)然后在130℃~150℃下反应3-6小时,再在170-175℃下反应10~14小时,最后在185℃~200℃下反应16~24小时,然后从反应产物中收集含氟的芳杂环液晶聚合物。
在聚合反应中,各个组分的摩尔比为:
DAR∶(TPA+BIS-B-AF)=1∶1
TPA∶BIS-B-AF=0.95~0.99∶0.01~0.05。
本发明的含氟的芳杂环液晶聚合物,具有良好介电性能和耐热性能,为先进电子封装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材料,本发明得到的聚合物溶液可以经螺杆挤出机,采用干喷湿纺的方法制备高性能纤维或膜材料,可以用于先进电子封装材料行业。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装配有强力搅拌装置,N2进出口,容量为1L反应釜中,首先通入高纯N2置换掉空气,在N2保护下依次加入40g 4,6-二氨基间苯二酚盐酸盐(DAR)、30.8620g对苯二甲酸(TPA)、0.7366g双(苯甲酸)六氟丙烷(BIS-B-AF)、169.1275g多聚磷酸(P2O5浓度为80wt%)和115.1605gP2O5,0.2g SnCl2,密封反应釜。
将反应釜内反应物料升温至50℃,保持1小时,使物料初步混合,再缓慢升温至65℃,保持2小时,使物料进一步溶解。
将反应釜温度升至100℃反应24小时,直至用pH试纸在气体逸出口处检测呈中性色,即表示体系已完全脱除HCl。
升温至130℃反应3小时,150℃反应5小时,再升温至175℃反应10小时,最后在185℃反应24小时,完成聚合反应。
聚合产物的特性粘度[η]=18.0dL/g,数均分子量为22000,其中m=0.93,n=9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26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