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淤泥质滩涂植物根系生长的原位监测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32414.7 | 申请日: | 2008-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6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 发明(设计)人: | 梁霞;何池全;李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文欣 |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淤泥 滩涂 植物 根系 生长 原位 监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根系生长的监测方法,特别是淤泥质滩涂植物根系生长的原位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根系是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器官,它与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关系密切。研究发现,外来植物常具有高大的植物个体、更为发达的根系结构和迅速根系生长过程。根系扩张和根茎无性繁殖是外来植物入侵的重要方式。淤泥质滩涂(泥滩)占我国滩涂总面积的80%,其底质粘性大,组成物质粒径细,土壤发育良好,有机质含量高,为耐盐沼生植物、埋栖或穴居海洋生物创造了良好生境条件。米草属植物具有耐盐,耐淹,光合效率高等特点,在海岸带、河口等广阔淤泥质潮滩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由其引起的滩涂植物入侵已成为广泛存在的世界性问题。目前,互花米草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淤泥质潮滩上分布面积最广的盐沼植被,其对区域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已引起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加强淤泥质滩涂植物根系生长监测研究,对于控制外来植物侵入、恢复滩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植物根系的原位观测方法一直是阻碍植物根系深入研究的重要原因。由于土壤介质的不透明性和结构复杂性,难以进行无破坏性的原位观察和测定,而淤泥质滩涂的高粘性底质特性,使得滩涂植物根系的监测研究更加难以开展。虽然目前已出现了植物根系根室的原位观测系统,然而这种特定的根室系统在淤泥质滩涂条件下的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且监测成本相对较高。因此,研究针对该类型滩涂的简便易行的植物根系生长的原位监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国内外相关的淤泥质滩涂植物根系原位监测的方法和设计还没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淤泥质滩涂植物根系生长的原位监测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在淤泥质滩涂中植物根系生长及分布情况,而且可以减少观测过程中所造成的根系严重损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淤泥质滩涂植物根系生长的原位监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植物生物季初期,在滩涂中,选定待监测的区域,挖设立方型填沙坑,并填入粗粒径沙子以代替滩涂原有底质;
b.根据不同植物的生物学特征,确定监测的时间间隔段,对填沙坑内的植物根系生长情况以及幼苗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具体操作方法为:
(a)依次移除填沙坑内不同深度范围的填沙,记录每一深度范围内周边植物根系和根茎扩散进入沙坑的数量以及测量根系、根茎长度;
(b)记录填沙坑区域内幼苗出现的数量以及幼苗茎高,同时记录幼苗根系和根茎的数量和长度;
(c)以上各项观测结束后,重新将沙子填回。
其中,粗粒径沙子可就地选用当地生产的沙子为原料,无品质方面的特殊要求。填沙坑的大小需根据不同地区植物的根系特点和生长的情况来确定。
本发明滩涂植物根系生长原位监测方法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与传统的滩涂根系取样方法相比,本发明的方法将淤泥质滩涂原有的高粘性底质替换为粗粒径沙子,从而增加了淤泥质滩涂条件下根土分离的可操作性。采用本发明方法可明显减少分析过程中对根系的毁灭性破坏,同时可实现对淤泥质滩涂植物根系生长和分布情况的定量分析与长期监测。
(2)与现有技术方法相比,本发明的方法易于在高粘性底质条件下使用,而且设备成本低。由于填埋替代所用基质具有更适宜于淤泥质滩涂底栖动物栖息等特点,因此对滩涂原有底栖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及破坏较小。同时,由于潮滩特有的物质交换方式,以及沙粒的高孔隙度、表面吸附等特性,填沙区域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将会在短时期内与外界达到平衡,从而对该区域内植物的正常生长影响较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上海崇明东滩湿地为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淤泥质滩涂植物根系生长原位监测方法的过程。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崇明东滩湿地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典型的淤涨型淤泥质滩涂,沉积物以粘土质粉砂为主,其次是细砂。目前,互花米草在该区域内迅速扩散,已成为继原有优势植物种芦苇与三棱蔗草外,大面积分布的入侵植物。
在潮水侵入等环境因子影响较小的高潮滩区域,选择一个典型的互花米草、芦苇群落生长区域,并在该区域内随机设定4个样方。其中A、B样方均位于互-芦混交斑块,而C、D样方则分别位于纯互花米草与纯芦苇斑块中。鉴于崇明东滩互花米草与芦苇的根系分布特征和试验研究目的,将小样方面积均设定为1.0×1.0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24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卤耐高温组合物
- 下一篇:含有马来酰亚胺的阻燃型高分子电解质组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