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WCDMA网络高速下行分组接入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32206.7 | 申请日: | 2008-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8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芮鹤龄;王勇强;丁杰;顾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L1/16;H04L2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沈 原 |
地址: | 20006***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wcdma 网络 高速 下行 分组 接入 自适应 调制 编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WCDMA网络提高下行容量和数据业务速率的技术,具 体地说,是一种用于WCDMA网络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的自适 应调制编码(AMC)方法。
[背景技术]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是3GPP在R5协议中为了满足上/下行数据业 务不对称的需求而提出的一种调制解调算法,它可以在不改变已有的 WCDMA R99网络结构的情况下,把下行数据业务速率提高到10Mbps 左右。该技术是3G网络建设后期提高下行容量和数据业务速率的一 种重要技术。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采用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技术对无线信道 进行补偿:终端通过上行HS-DPCCH信道反馈信道质量指标(CQI), 基站(Node B)根据反馈的信道质量指标对调制技术和编码方式进行 调整,从而克服无线信道衰弱。
针对不同终端类型,协议分别定义了反馈信道质量指示(CQI)和 调制编码格式包括调制方式和传输块大小之间的关系。
信道质量指示值由终端测量计算得到,在协议25.215中定义了终 端的测量能力要求如下:
1)导频信道接收电平(CPICH RSCP)
2)导频信道信噪比(CPICH Ec/No)
3)传输信道误块率(Transport Channel BLER)
在3GPP中未定义信道质量指示计算方法,一般情况下终端根据测 量得到的导频信道信噪比生成信道质量指示值。
上述技术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终端能力有限,因此在计算信道质量指示的过程中,无法 保证算法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即复杂的算法可以得到较优的信道质量 指示值,但是由于硬件能力的限制,终端将耗费大量的时间;而简便 的算法在减少了计算量的情况下又无法得到较优的信道质量指示值。
2)无线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因此建立单一的导频信道信噪比与信 道质量指示之间的对应关系,无法保证该对应关系在各种无线场景下 的最优。
3)终端种类众多,造成信道质量指示计算方法具有差异性,不利 于整个系统性能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WCDMA网络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的 自适应调制编码(AMC)方法,可有效解决终端生成信道质量指示时 面临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矛盾,同时对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整体性能带 来较大的抬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WCDMA网络高速下行分组接入的 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其步骤有:
1)在移动网络的基站内或者无线网络控制器内设置调制编码决 策控制模块,在终端处设置HS-PDSCH信道测量模块和测量信号上报 模块;
2)移动网络通过HS-SCCH信道向终端下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控 制信令;
3)终端HS-PDSCH信道测量模块对HS-PDSCH信道进行测量,并 得到导频信道信噪比和导频信道接收电平测量值,通过HS-DPCCH信 道将测量得到的导频信道信噪比、导频信道接收电平测量值和 HARQ-ACK消息反馈给移动网络;
4)调制编码决策控制模块根据HS-DPCCH信道上报的导频信道信 噪比、导频信道接收电平测量值和HARQ-ACK消息计算得到调制编码 方式;
5)基站根据计算得到的调制编码方式,通过HS-PDSCH信道向终 端下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数据。
所述HS-DPCCH信道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HARQ-ACK,导频信道 接收电平和导频信道信噪比,其中HARQ-ACK占10个chips,导频信 道信噪比占10个chips,导频信道接收电平占10个chips。
所述计算调制编码方式的方法所需参数通过模拟仿真或者测试 得到。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终端不计算信道质量指示:只通过HS-DPCCH 信道,将测量得到的导频信道信噪比和导频信道接收电平反馈给基 站;同时在移动网络处增加调制编码决策控制模块,该模块根据 HS-DPCCH信道反馈的导频信道信噪比和导频信道接收电平,结合下 行误码率、功率资源等因素,直接计算得到调制编码方式,并使用该 调制编码方式进行下行数据的发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22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