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锂离子电池抽真空和压钢球的封口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31569.9 | 申请日: | 2008-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5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 发明(设计)人: | 彭晓斌;王宝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晓斌;王宝和 |
| 主分类号: | H01M2/00 | 分类号: | H01M2/00;H01M10/4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0100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锂离子电池 真空 压钢球 封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容器抽真空和压钢球的封口装置,进一步是指用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抽真空和压钢球的封口装置。
背景技术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下简称锂电池)以其优越的性能,占据愈来愈来广的应用领域,需求量递增且对其品质要求亦愈加严格,而对锂电池抽真空和压钢球的封口工艺是锂电池生产环节中保障其高品质的最后一道关键工艺。
抽真空是指将锂电池注液口作为抽气孔,把锂电池盒内抽成真空,既保持电池的物理、化学性能稳定,又防止漏液;压钢球是指将锂电池注液口用钢球封闭,保持盒内真空状态。常用钢球直径不大于1.5mm。
当前锂电池行业完成抽真空和压钢球的工艺方案大致有两种:
一、人工放置钢球,人工下压吸盘,人工操纵负压源的通断、人工借助仪表监视真空状态,人工锤击或下压钢球。弊端是钢球下压深度不一,钢球锤入锂电池盒内即造成报废,效率低、钢球易丢失。
二、除取、放锂电池外,其余动作全部自动完成,但需在全密闭的真空腔体中进行,无法观察、操纵其中的每个环节。由于无法观察,因而不能精准、独立地调节相关精度,且调整烦锁。也有钢球下压深度不一的弊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常态开放条件下对锂电池抽真空和压钢球的封口装置。钢球下压深度精准可调、动做的每个环节能被直接观察、能直接被人工干预。该装置操作简单,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对容器抽真空和压钢球的封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贮存钢球的料杯,顶料杆每次由料杯顶出一粒钢球,此钢球送到压杆的下端,开通一负压气路并被负压吸附;工作台将料杯移开,将电池盒的注液孔对准被吸附的钢球;同轴套装于压杆外部的压杆套,带动其下端的吸盘下降,并开通另一负压气路;吸盘贴紧于电池盒上表面,电池盒内的空气被抽出;在同时保持两路负压的条件下,钢球被压杆压入注液孔中,完成封口。钢球的压入深度由承压限位环精确调节。
本发明与前述当前两种工艺方案的第一方案比较,钢球下压深度一致、真空度一致、操作极简单、品质和效率都得以大幅提升;本发明与前述当前两种工艺方案的第二方案比较,在常态开放条件下完成对锂电池抽真空和压钢球的封口,使各环节都得到精准的调节、被直接地观察、被直接人工干预,质量指标得到提升,品质和效率也得以提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明显提高良品率,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易形成产业化规模。
附图说明
图1是取球位置示意图
图2是压球前抽真空状态示意图
图3是压球状态示意图
图4是关键零件关系示意图
图中:1料杯 2顶料杆 3钢球 4吸盘 5压杆套6压杆 7负压气嘴 8负压气源 9第一气路 10第二气路11注液孔 12电池盒 13工作台 14承压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对应于图1~图4。
一种用于锂电池抽真空和压钢球的封口装置。装置的功能是将接通负压源8的吸盘4压在电池注液孔11上,经电池注液孔11将电池盒12内抽成真空,再将预先吸附于吸盘4上部空间的钢球3压入注液孔11,完成对锂电池的抽真空和封口。
将该装置包括设有的贮存钢球3的料杯1、顶料杆2、压杆6、同轴套装于压杆6外部的压杆套5、压杆套5下端的吸盘4、负压气嘴7、限制钢球压入深度的承压限位环14以及承载料杯1和电池盒12的工作台13。
顶料杆2每次仅能由料杯1内向上顶出一粒钢球3;工作台13能分别将钢球3和注液孔11对准压杆6下端;同轴套装于压杆6外部的压杆套5,在其下端装一吸盘4;中空的压杆6能吸附钢球3,也能将钢球3压入注液孔11中,钢球3的压入深度由承压限位环12精确调节。
压杆6是中心有孔的阶梯轴状零件,中心的孔作为第一气路9通向负压源8,压杆6下端的孔口部是用于吸附钢球3的;压杆6和压杆套5之间所形成的空隙作为第二气路10通负压源8,第二气路10只有在压杆套5带动吸盘4下降时才开启,第二气路10用对于电池盒12抽真空。
压杆6和压杆套5是同轴套设置的,二者可相对滑动,二者间下部有气隙,上部密封。二者是各自被独立的驱动机构所驱动的。
压杆6下压极限是被限位的,限位功能由承压限位环14实现,承压限位环14借助自身的螺纹微调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晓斌;王宝和,未经彭晓斌;王宝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15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料电池模块
- 下一篇:检测燃料电池的反应气体的泄漏的方法及燃料电池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