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咳嗽的敷脐药物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1537.9 | 申请日: | 200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7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德敏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K9/06;A61P9/14;A61K31/44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2001湖南省邵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咳嗽 药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咳嗽的敷脐药物,由中药混合加西药制成膏药。
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咳嗽是一种常见多发病,较为常见的有因感冒引起的咳嗽、过敏性咳嗽、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咳嗽和咳嗽变应性哮喘。通常处理上述咳嗽的方法是:抗炎外加平喘化痰剂或雾化剂等。因口服药物吸收不好,因南治疗效果欠满意,且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因此,治疗咳嗽的药物与技术也一直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查阅当代药典,治疗咳嗽的药物有咳特灵胶囊、急支糖浆、麻杏止咳糖浆、咳必清片、京都蜜炼川贝枇杷膏等,这些都是经口服来治疗咳嗽的药物。查阅相关专利文献,申请号为200510123780.X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取穴贴敷药物及其配制方法,主要由穿山龙、麝香、制半夏、胆南星、细辛、白芥子、甘遂等药物组分组成;经粉碎,过筛制成药粉与生姜汁、氮酮按5∶1∶0.3重量配比配制成膏状。本发明药物辨证分型结合辨证取穴药物贴敷法治疗咳嗽、哮喘,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达到协调阴阳、抗御病邪的目的,通过药物的发散、走窜、经皮吸收,使药物直达病所,发挥药理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咳嗽的敷脐药物。另一目的是提供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敷脐药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
款冬花10~20份,半夏10~20份,麻黄10~25份,粟壳4~8份,
五味子4~8份,细辛4~8份,红霉素0.5~1.5份,扑尔敏0.01~0.03份,
桂枝0~16份,白芍0~16份,干姜0~6份,射干0~6份,甘草0~6份。
制备方法是:先将中药原料按份量放入罐内,加水盖住中药,加温煮沸5~8份钟,冷却取药液;反复煎煮2~3次,将药液混合后过滤,再浓缩成膏;加入红霉素、扑尔敏,加入3%的苯甲酸钠防腐,再调以1%的蜂蜜或凡士林精制成膏药。将药膏约2g置于8×5cm的敷贴中央,以薄膜覆盖。置于通风干燥处保藏。
本发明具有以下积极效果:可治疗各种因感冒、过敏原、支原体感染等非器质性咳嗽。咳嗽初起去掉薄膜,贴于肚脐处即可,一日一贴。见效快,疗效肯定,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
敷脐药物治疗咳嗽6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一)一般资料
共观察120例患者,患者症状为咳嗽、咳痰或先干咳或少量粘液痰。严重的伴呼吸困难,胸闷或气喘。体征有呼吸音增粗或闻及干湿罗音或散在干湿罗音,部分有哮鸣音。随机分为二组,每组60例。治疗组60例,年龄3个月到76岁,平均年龄38岁;对照组60例,年龄2个月到75岁,平均年龄37岁。疗程均为一周。
(二)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口服罗红霉素予以抗炎,成人用浙江产罗红霉素胶囊,小儿用天津产罗红霉素颗粒。止咳去痰均用太极集团产的急支糖浆,服用量按说明书规定。治疗组加敷脐药物在肚脐处敷贴。
(三)疗效判定与治疗效果
1、疗效标准:患者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为治愈;患者症状体征部分消失为基本好转;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为无效。
2、治疗结果:见下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有效率为56.7%,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疗效对比表
组别 例数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60 36 16 8 86.7
对照组 60 18 16 26 56.7
3、不良反应:治疗组中有2例用敷脐药贴3贴后,贴药部位有轻微瘙痒及红肿,1例敷用1贴后出现瘙痒红肿,停用后上述不良反应消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德敏,未经李德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15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导体量子阱光子探测器件
- 下一篇:识别凸轮相位器部件损耗的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