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柴油机微粒捕集器主动热再生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1099.6 | 申请日: | 200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0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龚金科;王曙辉;鄂加强;余明果;伏军;吴钢;吁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N3/025 | 分类号: | F01N3/025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马强 |
地址: | 410082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 微粒 捕集器 主动 再生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柴油机微粒捕集器主动热再生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为,利用柴油机尾气余热或者辅以电加热使燃料密封罐中液体燃料形成带有压力的高温饱和蒸气;当尾气通道中滤芯的前、后压力传感器所显示的压力差值到达预设值时,开启燃料输出阀而使燃料密封罐中的饱和高压燃料蒸气通过燃料输出阀进入喷头,喷入主燃区,点火电嘴开始跳火,点燃气态的燃料蒸气;在双级旋流器的作用下使火焰保持在主燃区,产生高温气体,流过滤芯,引燃沉积在滤芯上的微粒物质,直至滤芯前后的压力差达到预设值,停止燃料蒸气的燃烧,完成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的再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微粒捕集器主动热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燃料罐中蒸气的压力未达到预设值时对燃料实施电加热;按照发动机尾气的含氧量、温度及发动机转速控制二次空气供入流量;根据发动机的尾气温度、流量及滤芯前后的压差控制燃料蒸气供入流量。
3、一种柴油机微粒捕集器主动热再生装置,装置的外壳由再生段外壳(38)和捕集段外壳(25)连接组成,其特征是,盛储有液体燃料的燃料罐(37)位于再生段外壳(38)的内部;所述燃料罐(37)内部设有液位探针(7)和第一压力传感器(8);该燃料罐(37)外部设有数道受热肋片(48),以及串有单向阀(3)的燃料注入管(40)和串有电磁阀(11)的燃料输出管(36);燃料输出管(36)通过喷头导入管(16)与喷头(34)相连,喷头(34)上设有均匀布置、带有径向分量的数个喷孔(43);喷头(34)外侧与一级旋流器(33)配合,一级旋流器(33)通过环钩(32)与二级旋流器(31)轴向配合;一级旋流器(33)为轴向旋流器,二级旋流器(31)为径向旋流器,二者旋向相反,通过两级旋流器的气流在喉管(49)后部汇合;一级旋流器(33)上游设有固定在捕集器再生段外壳(38)上并装有二次空气补充阀(14)的二次空气输入管(35),二级旋流器(31)下游主燃区设置头部环(30),头部环(30)通过波纹环(29)固定在所述再生段外壳(38)内壁;靠近头部环(30)下游设有安装在所述再生段外壳(38)上的点火电嘴(28),燃料罐(37)上游设有安装在再生段外壳(38)上的含氧量传感器(39);安装在所述捕集段外壳(25)中的滤芯(22)上游分别设有安装在再生段外壳(38)上的第二压力传感器(17)、温度传感器(18);所述滤芯(22)下游设有安装在捕集段外壳(25)上的第三压力传感器(24);所述各压力传感器(8、17、24),液位探针(7),含氧量传感器(39),二次空气补充阀(14),电磁阀(11),及点火电嘴(28)均有信号线均同中央控制单元(12)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柴油机微粒捕集器主动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波纹环(29)为正弦波形或“L”形、“T”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柴油机微粒捕集器主动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头(34)上的燃料蒸气喷孔(43)为斜圆孔(43),或是对应每个燃料蒸气喷孔(43)各设有一向外折弯的喷杆(57),并设有一点火喷杆(58)伸至点火电嘴(28)附近,或所述燃料蒸气喷孔(43)为燃料喷射槽(59)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柴油机微粒捕集器主动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料罐(37)中设有电热丝(53)。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柴油机微粒捕集器主动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的燃料的沸点低于常温,则将燃料罐(56)移动至再生段外壳(38)之外,并在燃料罐(56)上设置压力传感器(55),以及串有单向阀(54)的外部连接管(4)、串有电磁阀(11)的外部连接管(13),其中压力传感器(55)通过信号线与中央控制单元(12)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柴油机微粒捕集器主动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两道水平对置的受热肋片(48)上各设置一个固定加固装置,其结构是,肋片(48)上设有固定环(44),再生段外壳(38)外侧对应固定环(44)的部位设有固定座(45),对应每个固定环(44)各有一根穿过固定座(45)的固定杆(46)插入,固定杆(46)通过紧固组件(47)装在固定座(45)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109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续柱层析法提纯苦马豆素的工艺
- 下一篇:带压快修液囊式管道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