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掺杂了金属离子的纳米氧化铋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1022.9 | 申请日: | 200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4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杨华明;解君华;张东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29/00 | 分类号: | C01G29/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410083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金属 离子 纳米 氧化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掺杂金属离子纳米氧化铋(Bi2O3)的方法。
背景技术
Bi2O3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主要以α(单斜晶型)、β(正方晶型)、γ(立方晶型)和δ(立方晶型)三种晶型存在。其中β-Bi2O3和γ-Bi2O3是介稳状态晶型。目前应用主要集中在α和δ晶型。δ-Bi2O3具有非常高的氧离子导电性能,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电解质材料。Bi2O3主要在电子陶瓷粉体材料、光电材料、高温超导材料、催化剂等领域有广泛应用。近年来,有关Bi2O3的新的应用也不断见诸报道。如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的A.Cabot等人研究发现采用Bi2O3作为固体气敏材料,对NO有很好的选择气敏性。
纳米Bi2O3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沉淀法、水解法、溶胶-凝胶法、喷雾法、微乳液法等。不同制备方法得到产物的粒径和形貌不同。但这些方法都存在各自的缺点。如采用沉淀法制备得到的Bi2O3粒度分布不均匀,团聚现象严重,李卫等人(中国专利1544337A)公开了一种制备纳米Bi2O3的方法,该法采用氯氧化铋精矿作为原料,对其进行浸出,除杂后用氢氧化钠溶液沉淀得到纳米氧化铋产品。Pati l等人(Materials letters,2005,59:2523-2525)通过氨水沉淀硝酸铋溶液得到氢氧化铋,经过焙烧后得到纳米氧化铋。采用水解法极易生成较粗颗粒,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原料成本较高,采用喷雾法的实验条件苛刻,需要用到要求较高的实验设备等。陈代荣等(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2(1):880~93)以Bi(OR)3(R:CH2CH2OCH3,Cme2Et)作前驱体,通过Sol-Gel法合成了Bi2O3多晶粉末,最后得到的氧化铋微粉近似为球形,粒度范围为60~120nm。采用熔融喷雾氧化法的工艺流程短、产品纯度高、粒度细、无污染、成本低,但对设备及工艺参数要求程度较高。胡汉祥(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28(2):100~13)采用铋蒸气氧化法制得了平均粒径为33.7nm的氧化铋粉末。微微乳液法的实验装置简单,能耗低,操作性强,所得的粉体单分散性、界面性和稳定性好,与其他方法相比,粒径易于控制,适应面广。但该法生产成本较高,需消耗大量的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有报道用多羟基醇法制备纳米Bi2O3,采用该法可以有效阻止颗粒的长大,经该法制备得到的Bi2O3颗粒粒径为700~90nm(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36(2001)297-299)。目前国内外有关超细Bi2O3的研究有一些报道,但有关单一纳米Bi2O3的研究还相对有限,其制备方法也是一个研究的热点。
Bi2O3在催化剂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铋钼钛混合氧化物,是用于氧化反应的一种效果好而又经济的催化材料,在工业应用中可作为丙烯氧化为丙烯醛、从丙烯制备丙烯腈、丁烯氧化脱氢制备丁二烯、丁二烯氧化为呋喃等过程的催化剂,而掺杂了氧化钇的氧化铋,可用于甲烷转变为乙烷或乙烯的氧化耦合反应中。作为一种燃素催化剂,氧化铋具有毒性低,烟雾少的生态安全材料,正在逐步取代氧化铅,成为固体推进剂中的重要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10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