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相共补与分相补偿相结合的功率因数调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0973.4 | 申请日: | 200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7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航空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凌峰 |
地址: | 330063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相 补偿 相结合 功率因数 调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压配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三相共补与分相补偿相结合的功率因数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低压配电系统必然包括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以往的补偿装置基本上采用检测某相无功功率,然后根据该相无功功率进行三相共补,这种补偿方法比较适合于三相无功负荷对称的场合,当三相无功负荷不对称时,必然出现有的相过补偿、有的相欠补偿的现象,甚至当三相无功负荷严重不对称时,过补偿造成的电能损耗比不用该补偿装置时的损耗还要大。无功负荷完全对称的用电情况极少,绝大多数时间是不对称,甚至很不对称,因此,有必要研究针对不对称的三相无功负荷进行分相动态无功补偿,即分别检测三相无功功率,根据检测的三相无功功率分别进行无功补偿,目前已经有些公司开发了几种分相补偿的控制器及分相补偿的装置,但这些控制器和装置很难推广,原因是这些控制器和装置的成本高、体积大,不适合大量推广,如何降低这些控制器和装置的成本、减小它们的体积呢?答案是可以用三相共补和分相补偿相结合,因为尽管用电单位的用电情况大多数时间是三相无功负荷不对称,但出现严重不对称的时间很少,假设三相无功负荷不对称度在0.5以上的话,那么就可以使用三相共补与分相补偿相结合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相共补与分相补偿相结合的功率因数调整装置,它有效地减小供电系统的线路损耗,提高设备和线路的利用率。
本发明是这样来实现的,它包括功率因数调整器、三相共补执行器、三相分相补执行器,三相电压直接连接到功率因数调整器,三相电流通过A相、B相及C相电流互感器连接到功率因数调整器上,功率因数调整器的一组输出连接三相共补执行器,另一组输出连接三相分相补执行器,本装置采用两组低压并联电容器,一组是三角形接法的低压并联电容器,另一组是单相电容器,这些单相电容器又接成星形接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为:避免三相不对称负荷时有的相过补偿、有的相欠补偿的现象,达到有效地减小供电系统的线路损耗,有效地减少供电线路用铜量,提高设备和线路的利用率,同时使得三相共补与分相补偿相结合的功率因数调整装置可以大量推广使用,替代仅用三相共补的低压电网电容补偿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功率因数调整器2、三相共补执行器3、三相分相补执行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功率因数调整器1、三相共补执行器2、三相分相补执行器3,三相电压直接连接到功率因数调整器1,三相电流通过A相、B相及C相电流互感器连接到功率因数调整器,功率因数调整器的一组输出连接三相共补执行器2,另一组输出连接三相分相补执行器3,本装置系到用两组低压并联电容器,其中第一组的若干段进行三相无功功率的共有部分三相共补,采用循环投切控制方式,不平衡的个别相额外的无功功率利用第二组的若干段单相电容器进行分相补偿,也采用循环投切控制方式,目标是达到无功功率的最佳补偿,从而把整个系统的功率因数调整到设定的范围内。为了避免因实时无功功率的检测导致的硬件成本提高,可以采用功率因数调整策略实现无功补偿,通过检测三相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查表得到功率因数,并且具有过电压检测和小、中、大电流检测,对三相功率因数及三相电流的模糊化处理,利用优化的模糊控制策略,进行三相无功功率的共有部分三相共补、部分相额外的无功功率分相补偿,达到无功功率的最优补偿,从而把整个系统的功率因数调整到设定的范围内,避免了因实时无功功率的检测导致的硬件成本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航空大学,未经南昌航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09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