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蜈蚣草人工湿地处理含砷废水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30784.7 | 申请日: | 2008-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4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 发明(设计)人: | 董瑞斌;孙桂琴;查红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C02F3/32 |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凌峰 |
| 地址: | 330031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蜈蚣草 人工 湿地 处理 废水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理水体砷污染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超富集植物蜈蚣草设计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含砷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几种常用的处理含砷废水方法主要有沉淀、絮凝、过滤、吸附、氧化、膜分离和生物法等,这些方法用于处理小流量、高浓度含砷废水效率很好,然而对于处理大流量、低浓度含砷废水,这些方法虽有一定的效率,但成本高、操作复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常用的处理含砷废水方法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蜈蚣草人工湿地处理含砷废水的方法,它具有高效率、低投资、低运转、低维持技术、低能耗等优点,更适应环境保护的要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潜流湿地系统、蜈蚣草及填料,利用超富集植物蜈蚣草种植于潜流湿地系统中治理含砷废水,并利用鹅卵石作为潜流湿地系统的填料,并在基质上面覆盖一定厚度的土壤,连续提取水体中的砷。连续定期收割地上部,即可进行连续提取,直至水体砷含量达环境安全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超富集植物蜈蚣草构成潜流湿地系统,用于治理含砷废水,并利用鹅卵石作为潜流湿地系统的填料,并在基质上面覆盖一定厚度的土壤,连续提取水体中的砷,直至水体砷含量达到国家相应的环境标准。
在实验过程中,采用蜈蚣草人工湿地系统对含As废水处理的效果进行研究,选择陶粒和鹅卵石两种基质,研发出一套基于蜈蚣草的适合于含As废水处理的蜈蚣草人工湿地系统。实验结果显示:当进水的含砷浓度为0.25-1mg/L时,该系统对溶液中As去除率可达到64.79%-80.32%。同时,该系统对COD、NH4+-N、TP的也有一定的去除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07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