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机顶盒的语音控制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30253.8 | 申请日: | 2008-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5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 发明(设计)人: | 罗笑南;孙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N5/00 | 分类号: | H04N5/00;G08C17/02;G08C23/04;G10L15/2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275广东省广州市新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机顶盒 语音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机顶盒的语音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是2000年至2010年间信息技术领域十大重要的科技发展技术 之一。它是一门交叉学科,正逐步成为信息技术中人机接口的关键技术。语音识 别技术发展到今天,特别是中小词汇量非特定人语音识别系统识别精度已经大于 98%。这些技术已经能够满足通常应用的要求。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 这些复杂的语音识别系统也已经完全可以制成专用芯片,大量生产。在西方经济 发达国家,大量的语音识别产品已经进入市场和服务领域。一些用户交机、电话 机、手机已经包含了语音识别拨号功能,还有语音记事本、语音智能玩具等产品 也包括语音识别与语音合成功能。人们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用语音识别口语对话系 统查询有关的机票、旅游、银行信息,并且取得很好的结果。调查统计表明多达 85%以上的人对语音识别的信息查询服务系统的性能表示满意。可以预测在近五 到十年内,语音识别系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各种各样的语音识别系统产品将出 现在市场上。
在IPTV方面,目前商家推出的种类繁多的机顶盒虽然性能用途不同,但 操作方式却基本相同,都是通过遥控进行按键操作。随着机顶盒集成的功能越来 越多,按键操作的难度和繁琐度也将越来越大。将语音识别技术融入机顶盒的操 作系统中,实现控制命令的语音操作将使用户将双手解放出来,仅靠说话就能轻 松的完成操作。
一种现有的基于语音的人机通讯系统和方法中,采用服务器模式进行语音识 别,语音识别模块在服务器端,也就是说用户发出的每条语音控制命令都需要经 机顶盒发送给服务器端进行语音识别,再由服务器将识别出的操作命令交由机顶 盒进行执行,这样势必会占用信号传输带宽,增加操作时间,降低语音操作的灵 敏度。
嵌入式语音识别模式是将语言识别软件及模型写在设备(如机顶盒)的存储 器里,识别过程在终端完成。机顶盒的操作命令较固定,需要识别的词汇量不是 很大,不会占用存储器太大的空间,所以本发明采用嵌入式语音识别模式,嵌入 式模式与服务器模式相比识别所需的时间更短,可以使用户更快速的完成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快速的机顶盒的语音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用于机顶盒的语音控制系统包括前端处理子系统和语音识别子系统。
所述前端处理子系统包括语音采集模块,A/D转换模块,传输模块。
其中语音采集模块为一话筒,用来采集用户发出的语音控制命令。A/D转换 模块对话筒输入的模拟的语音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获得数字化的语音信 号。传输模块则负责将转换好的信号通过无线技术发送给机顶盒。
所述的无线技术是红外线技术。
所述语音识别子系统包括传输模块,噪声处理模块和语音识别模块。
其中传输模块用来接收遥控器发送过来的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噪声处理模 块,由噪声处理模块去除干扰噪声之后交由语音识别模块进行语音识别,最后将 识别出的命令交给机顶盒的控制模块进行执行。
所述噪声处理模块为一数字滤波器,是由数字乘法器、加法器和延时单元组 成的一种装置。其功能是对输入离散信号的数字代码进行运算处理,以达到改变 信号频谱的目的。数字滤波器与模拟滤波器的区别主要在于一个是采用软件(程 序)的数值计算(数字滤波器),另外一个是采用硬件电路获得(模拟滤波器)。 数字滤波器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可程控改变特性或复用、便于集成等优点, 因此在语言信号处理、图像信号处理、医学生物信号处理以及其他应用领域都得 到了广泛应用。
所述的语音识别模块对语音信号的识别包括语音特征提取、声学模型与模式 匹配、语义理解三个步骤,其中各个步骤的作用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02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