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粗磨头冷却供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29943.1 | 申请日: | 200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2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邓小明;陈光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55/02 | 分类号: | B24B5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德魁;李国钊 |
地址: | 528313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粗磨头 冷却 供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供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瓷砖(石材)粗磨头的冷却供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瓷质砖(石材)粗磨头设备中,为对磨头系统进行冷却,系统中往往设有冷却供水装置。如图1、2和3所示,水管2固定在圆形水罩1上,水管2为半环形管(前后各一支),朝下钻有若干出水孔21。磨头3置于圆形水罩1中,磨头3的磨轮31以较高的速度自转的同时,随磨头3以较低速度公转,冷却水由进水孔22进入,经由各出水孔21,呈散射状态喷淋至磨3头或砖7面上,从而实现对磨轮31的冷却。
工作过程中,切削热是磨削点产生的,磨轮31周向位置时刻在变化,也就是说,磨削点也时刻在变化,而圆形水罩1及水管2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冷却水喷淋点不能随磨削点变化,冷却水不能集中喷向磨削点,而是依靠磨轮31的旋转运动及自然流动进入磨削点,冷却效果不甚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有效针对磨削点切削热进行冷却的新型粗磨头冷却供水装置,其提高了粗磨设备的磨轮冷却效果,针对性的冷却方案有效减少冷却水的使用,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环保要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粗磨头冷却供水装置,包括包围在磨轮外的水罩,该水罩上设有至少一个可把冷却水引向磨轮磨削点的出水口。
上述水罩上为环弧状水罩,其设有两个分别位于磨轮磨削点两侧的出水口。
上述水罩上设有与出水口连通的引水道。
还包括一与水罩上方固定连接的供水槽,该供水槽包括一环状接水槽及与引水道连通的进水孔。
上述环状接水槽上方设有至少一供水管。
上述环状接水槽与水罩连接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与引水道连通的进水孔,且于进水孔的上方设有一连接筋。
上述环状接水槽两侧分别延伸出一与水罩固定连接的引水槽,该引水槽上设有引水道连通的进水孔。
为了方便装拆,上述环状接水槽由至少两段的环弧状接水槽拼接组成。
上述环状接水槽由三段的环弧状接水槽拼接组成。
上环弧状接水槽之间采用联接扣拼接。
本发明结构简单,对磨轮采用设有出水口的水罩包围,出水口可针对性地把冷却水引向磨轮磨削点,不仅使磨轮得到了很好的冷却,同时使磨屑能及时冲走,即提高了磨削效率,延长了磨轮使用寿命,而且提高了磨削质量,且节约大量的冷却水,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环保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冷却供水装置示意图;
图2为图1中C向的磨轮示意图;
图3为图1中K向的水管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粗磨头冷却供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D向的磨轮及水罩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H向的供水槽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A-A剖视图;
图8为联接扣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B-B剖视图;
图10为图4中H向的供水槽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4至9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新型粗磨头冷却供水装置应用于粗磨设备中用于对磨头磨轮冷却,其包括水罩、供水槽5及供水管6。其具体连接结构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99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元LDPC码的构造方法及编码方法
- 下一篇:一种卧式主轴箱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