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Plug-in小卡专用贮料盒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29543.0 | 申请日: | 2008-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8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开来;张俊超;顾振荣;张栓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开来;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5/00 | 分类号: | B65D85/00;B65D6/02;B65D83/08;B65H1/04;B26D7/32;B65B3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晓松 |
地址: | 510640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plug in 小卡 专用 贮料盒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卡制造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智能Plug-in小卡专用贮料盒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智能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智能卡尺寸和模块触点要符合国际或国内规范。ISO7816制定了ID-1型识别卡的物理特性,ID-1型识别卡的尺寸为:85.6mm×53.98mm×0.76mm。ISO7816-2规定ID-1型接触式集成电路卡(IC卡)的每个触点都应有一个不小于2.0mm×1.7mm的矩形表面区域,各触点间应互相隔离,但未规定触点的形状和最大尺寸。IC卡有8个触点,从C1到C8,触点可安排在卡的正面或反面。ISO7816-2还规定了每个触点的相对位置,并规定了每个触点的功能。
SIM卡是接触式集成电路卡的一种,由ID-1大卡和Plug-in小卡(两个名称是由国际规范ISO7816和GSM11.11中规定的标准名称)两部分组成。ID-1大卡上印刷个性化图案、打印序列号、密码、手机号等信息,Plug-in小卡上打印化序列号和实现与手机之间信号交互功能。
GSM11.11中对Plug-in小卡与ID-1型大卡的相对位置,小卡的外形尺寸的规定,小卡的外形尺寸为:
矩形长度:25mm±0.1mm
矩形宽度:15mm±0.1mm
卡的厚度:0.76mm±0.08mm
目前,SIM卡用户在营业厅购买时的产品都是一张大卡上面带着一张小卡(如图1所示),用户在使用时,将小卡从大卡上掰下来放入手机中使用,而大卡剩余部分在使用过程中作用较小,一般会被直接丢弃。
ID-1型接触式集成电路卡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其上冲切有孔槽C,使含IC芯片部分(即Plug-in小卡)A可以方便地取出;冲切的要求是使Plug-in小卡大部分边缘与外部分离,仅保留少量的连接边使Plug-in小卡在没使用前不会掉出,同时为了使Plug-in小卡可以方便地取出,在连接边处一般需要加工有切痕B(亦即削薄该处的厚度),使Plug-in小卡在该处容易折断分离。
为了加工这种Plug-in小卡,现有的智能卡冲切设备都是采用两个工位处理的方式,第一工位先全断冲Plug-in小卡周围的槽缝,仅保留少量的连接边;第二工位半断冲Plug-in小卡的连接边,使其厚度变薄。由此可见,现有的这种接触式智能卡虽然能实现在使用时把Plug-in小卡按规定尺寸取出的效果,但亦存在明显的缺点:(1)由于在使用时还需将Plug-in小卡周围的连接边全部折断才能取出Plug-in小卡,操作相对比较麻烦,如果连接边的切痕加工的深度不够,可能出现连接边难于折断或对Plug-in小卡造成破坏的现象;(2)现有的智能卡冲切设备由于分两工位完成加工要求,设备需要包括有全断冲和半断冲的相关组件,整体结构相对复杂,体积较大,成本较高;同时每张卡片的处理需要经过两个工位才能完成,处理工艺相对复杂,耗时长,处理速度慢,效率低,加工成本高;(3)用户在取出Plug-in小卡使用后一般将外侧的大卡剩余部分弃置处理,这样会造成材料较大的浪费,同时影响环境,不利于环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开来;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王开来;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95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