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建筑装饰光栅板材的装置及工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9538.X | 申请日: | 200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8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晓;杨德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德宁 |
主分类号: | B29D11/00 | 分类号: | B29D11/00;B29D7/00;B29C41/20;B44C1/22;B44C5/04;B29C41/30;B29C59/04;B29C59/02;B29L3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建筑 装饰 光栅 板材 装置 工艺 方法 | ||
1、一种生产建筑装饰光栅板材的装置,是一种制造有光栅特征的板材,特别是玻璃及金属板材或树脂板材的工业化制造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一,有抽真空的装置及真空室;
其二,有用于装载树脂的容器;
其三,有置放或移动有光栅特征的薄膜的装置;
其四,有承载或移动玻璃板或金属板材或树脂板材的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建筑装饰光栅板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有一个在有光栅特征的薄膜或玻璃或金属板材或树脂板材上进行树脂涂布的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建筑装饰光栅板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有光栅特征的薄膜进行滚或刮或拉开的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建筑装饰光栅板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有用于收或放有光栅特征的薄膜的滚筒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建筑装饰光栅板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有用于搅拌树脂的搅拌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建筑装饰光栅板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有用于镀钛或铬或铝或银或镍的真空镀膜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建筑装饰光栅板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镀金属镀层的装置是液体镀铬或镀钛或镀镍或镀银的工艺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建筑装饰光栅板材的装置,其工艺方法的特征在于:
首先准备好:①、玻璃板或金属板材或树脂板材,②、抽真空的装置及真空室,③、用于装载树脂的容器,④、置放或移动有光栅特征的薄膜的装置,⑤、承载或移动玻璃板或铝板的装置,⑥、涂布树脂的装置;接下来:
(1)、先在玻璃板或金属板材或树脂板材或有光栅特征的树脂膜的表层,采用树脂涂布装置或挤出、落入装置,逐步涂布上树脂层;
(2)、在抽真空的真空室中,用滚筒压或刮板刮或平压工艺,把有光栅特征或镀有金属层的有光栅特征的树脂膜,覆压在玻璃板或金属板材或树脂板材上,使中间的没有固化的树脂层夹于其中并使之紧贴粘合;
(3)、然后使均匀的树脂层固化;
(4)、由于较均匀的薄层树脂层在固化后粘在玻璃板或金属板材或树脂板材上,其薄层树脂层之表面上,因光栅的复制转移而具备有了光栅特征,所以进而把已镀有金属层或没有镀金属层的有光栅特征的树脂膜,从其上揭离去,得到在玻璃板或金属板材或树脂板材上的较均匀的薄层的已固化树脂层表面的被复制的有光栅特征的表层或有加有金属层的光栅层:
二种选择:
A、如果采用的是已镀金属层的光栅膜,此时则就得到因光栅膜上的金属层被粘合并转移到玻璃板或金属板材或树脂板材上的均匀薄层光栅树脂层上的金属层光栅层表层;
B、如果是在光栅膜上没有金属层的工艺中,对经光栅特征转移而形成的玻璃板或金属板材或树脂板材上的均匀薄层树脂光栅层,再采用真空或水法金属镀膜方式,使之表层镀上一层银或镍或铬或铝或钛金属的膜层;
(5)、这样就得到了有光栅特征的玻璃板或金属板材或树脂板材的建筑装饰板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生产建筑装饰光栅板材的装置及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块玻璃板上已有金属层的光栅层特征的表层,涂布或安放上一层树脂层后,进入真空室,经抽真空,并再把另一块平面玻璃放置于其上面并使之粘合,最后从真空室取出后,使之固化,就得到夹层玻璃的中间没有明显气泡的美观的有金属反射光栅特征的夹层玻璃。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生产建筑装饰光栅板材的装置及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光栅之上的金属材料层,是采用铬、镍、钛这类防腐蚀性强的金属膜镀层与对应的真空或水法镀膜工艺。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生产建筑装饰光栅板材的装置及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滚筒进行加压,以利于有光栅特征或镀有金属层的光栅树脂膜和玻璃板或金属板材或树脂板材之间的树脂层薄而又十分均匀,并且有利于排出大部分大的气泡。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生产建筑装饰光栅板材的装置及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夹层有金属层的光栅反射特征的板材进行加工时,对板材进行加压,则有利于其与树脂层更好地粘合和排出气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德宁,未经杨德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953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