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次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9330.8 | 申请日: | 2008-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1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岳利;黄凯军;吴凯;陈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38 | 分类号: | H01M10/38;H01M10/40;H01M4/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新南方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 敏 |
地址: | 523080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次 锂离子电池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二次锂离子电池及其 制备方法。
背景枝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移动设备如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移动 DVD及数码相机等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从而形成了对高能电 池的大量需求,同时由于现代电子设备的微型化发展,对高能电池的 安全性和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常采用的锂离子电池是由若干个 单面带有膜片的阴极极片、双面带有膜片的阳极极片、单一的隔离膜, 依次叠加形成,电池内部加有电解质。其中阴极极片中集流体采用铝 箔制作,阳极极片中的集流体采用铜箔制作,膜片是一种含有活性物 质的膜,隔离膜是采用单一的带有微孔的薄膜。然后将所有的阴极极 片的各个极耳与一金属电极片焊接形成电池的阴极电极,阳极极片的 各个极耳与另一金属电极片焊接形成电池的阳极,这样形成电池芯, 最后在电池芯的外面包裹上包装薄膜,并向其内注入电解液,抽空、 密封后包裹外壳形成电池。
目前在叠片的过程中,由于双面的阴极、双面的阳极以及隔离膜 之间没有任何定位关联,在生产过程中,双面阴极、双面阳极、隔离 膜之间的位置会发生错动,从而导致阴极所在区域无阳极对应,导致 析锂,或是阴阳极之间无隔离膜,导致内部短路。同时,由于叠片式 电池的阴极都采用了单面阴极,限制了电池容量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目前叠片式产品中的由 于阴阳极片对位精度不高所带来的容量的限制以及电池安全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二次锂离子电池包括:第一双面阴 极极片、第一隔离膜、阳极极片、第二隔离膜、两个单面阴极极片及 第二双面阴极极片,将上述各组成部分按一定顺序叠加,使得:第一 双面阴极极片分开附着于第一隔离膜上,双面阳极极片夹于第一、第 二隔离膜之间,两个单面阴极极片分设于第二隔离膜外侧的两端,第 二双面阴极片分置于两个单面阴极极片之间,并附着于第二隔离膜的 外侧,然后对上述经叠加的各电池组成部分进行热辊压复合粘合,将 粘合后的叠片正反方向反复折叠形成电池芯。
双面阳极极片为未经分割的整条阳极极片带。
将所有的阴极极片的各个极耳与一金属电极片焊接形成电池的 阴极电极,阳极极片的各个极耳与另一金属电极片焊接形成电池的阳 极,在电池芯的外面包裹上包装薄膜,并向其内注入电解液,抽空、 密封后包裹外壳形成电池。
此种方法解决了阴极极片和阳极极片在左右定位的问题,通过热 辊压复合解决了阴极极片和阳极极片上下定位的问题,采用双面阴极 极片,简化了电芯的结构,减少了多余的阴极铝箔,从而提高了电芯 的容量。
本发明二次锂离子电池包括:阴极极片、第一隔离膜、双面阳极 极片、第二隔离膜,阴极极片由两单面阴极极片及若干双面阴极极片 组成,双面阳极极片为未经分割的整条阳极极片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阴、阳极片和隔离膜在辅助叠片夹具中 的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阴、阳极片和隔离膜叠片热辊压复合后 折叠方式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阴、阳极片和隔离膜折叠后成形示意 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阴、阳极片和隔离膜在辅助叠片夹具中 的位置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阴、阳极片和隔离膜叠片热辊压复合后 折叠方式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阴、阳极片和隔离膜折叠后成形示意 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3
阴极极片制备:将LiCoO2(钴酸锂)、Super-P(导电碳黑)、PVDF (聚偏氟树酯)按照比例为93∶3∶4与NMP(N,N-二甲基吡咯烷酮) 混合且搅拌均匀得到阴极极片涂布的浆料,搅拌过程中通过NMP调 节粘度。然后将浆料按照一定的宽度均匀涂布在12um厚的阴极集流 体(铝箔)的两面,同时制作涂在一面的阴极极片。最后经过冷压、 切片(即对极片进行裁减、切割成所需要大小的尺寸),制得双面阴 极极片11,12和单面阴极极片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93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