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行人保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029262.5 | 申请日: | 2008-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8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 发明(设计)人: | 高东洲;张亮;徐立伟;陈超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21/34 | 分类号: | B60R21/34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洋 |
| 地址: | 241009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行人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用安全保护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车用的行人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一种交通运输工具已经越来越普及,但是随之而来的越来越多的车祸也造成了很多行人的伤亡。为了解决汽车对行人的碰撞带来的伤害,专利号为CN200510055917.2的发明公开了一种“行人保护装置”,该装置是由碰撞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提升单元、气囊和高度调节单元构成的,碰撞传感器设置在车辆前部,用于检测碰撞。当电子控制单元确定了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电子控制单元控制提升单元、气囊和高度调节单元,当提升单元升起车辆的发动机罩时,高度调节单元降低车辆,将行人引导到前舱盖上并且由气囊保护。该专利存在以下不足:1、高度调节单元造价较高,很难推广;另外碰撞发生后,该装置对整车进行升降的过程过于繁琐,其调整时间与前舱盖的提升及气囊引爆等时间的匹配也很难实现;2、提升单元没有设置限位结构,虽然前舱盖弹起后能够减少行人被发动机等硬物碰伤的危险,但前舱盖弹起过高同样有碰伤行人的危险。同时,前舱盖的弹起会导致铰链及固定铰链的车体部分的损坏,增加维修成本;3、该装置的气囊是安装在前舱盖后部与前挡风玻璃交界处的,在现实中,当司机驾车撞击到行人时,通常情况下采取的措施是踩制动,打方向避让,这就使行人撞击前舱盖后,未接触到前挡风玻璃时,就从侧面摔落下去了,失去了保护的作用。还有一个专利号为CN200610165333.5的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用行人保护安全气帘装置”,该装置由感应装置、探测装置、行车电脑、控制电路、安全气帘及安全气帘发生装置等组成。当车辆以一定时速行驶时,由安装在车辆内部的行车电脑及控制电路控制车辆前部机器盖周围及上方的感应及探测装置自动开启,当感应及探测装置监测到车辆与前方突然出现的行人发生碰撞时,感应及探测装置将信号迅速反馈给行车电脑及控制电路,由控制电路发出指令控制安全气帘发生装置将安全气帘迅速充气展开对行人进行安全保护。该装置存在以下不足:1、车身前部装有多个传感器、探测装置,费用较高,很难普及;2、该装置在一定时速以下是不会启动的,所以当车速低于一定时速时,即使撞击到行人,该装置也不会对行人进行保护,因此容易造成行人被前舱盖及其下方的发动机等硬物碰伤。综上所述,现有的用于保护行人的装置都存在着成本高、保护不完善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保护有效的行人保护装置。
本发明的行人保护装置包含:设置在汽车前部的感应器,用于检测碰撞并产生检测信号;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感应器的检测信号,并判断车辆是否与行人碰撞,当控制单元判断车辆与行人碰撞时,发出保护控制信号;启动开关,当启动开关检测到驾驶员启动汽车后,启动控制单元;设置在前舱盖下方的前舱盖提升单元,当前舱盖提升单元接收到控制单元的保护控制信号后,提升前舱盖;所述前舱盖提升单元设置在前舱盖靠近汽车前挡风玻璃一侧边缘的下方,包含提升部和用于支撑提升部的支撑部,提升部的顶部通过铰链与前舱盖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提升部与固定在车体上的支撑部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支撑部设置有用于触发弹性部件的触发机关,当前舱盖提升单元接收到控制单元的保护控制信号后,所述触发机关触发,使弹性部件弹起,带动提升部向上提升;设置在前舱盖内的气囊及气囊引爆单元,当气囊引爆单元接收到控制单元的保护控制信号后,引爆气囊。
当驾驶员启动汽车后,启动开关会启动控制单元,行人保护装置开始正常工作。当汽车与行人或其他物体发生碰撞后,设置在汽车前部的感应器会将检测到的碰撞信号传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判断车辆是与行人发生碰撞后,发出保护控制信号给前舱盖提升单元及气囊引爆单元,使得前舱盖提升单元提升前舱盖,同时气囊引爆单元引爆气囊。提升前舱盖会使得前舱盖离开其下方的发动机等硬物一段距离,这样行人碰到前舱盖上,前舱盖会有一定的变形,起到缓冲作用,使行人不会受到很大的伤害;同时气囊也被迅速展开,在前舱盖到前挡风玻璃之间形成一道保护屏障,确保行人不被雨刮、前挡风玻璃碰伤。本发明的行人保护装置通过前舱盖的弹起及气囊的双重保护,能够使行人被碰撞后受到的损伤降到最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92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成省煤器的脱硝反应器
- 下一篇:整体生物化粪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