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黄疸的中药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028898.8 | 申请日: | 2008-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1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 发明(设计)人: | 池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池晓玲 |
| 主分类号: | A61K36/744 | 分类号: | A61K36/744;A61P31/12;A61P1/16;A61K31/045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莫瑶江 |
| 地址: | 528200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病毒 性肝炎 黄疸 中药 外用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外用药物,尤其涉及一种关于治疗病毒性肝炎黄疸的中药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仍然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是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原因。WHO已将HBV感染列为世界第九大死亡原因。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一般以乏力、肝区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病例可出现发热、黄疸。病毒性肝炎黄疸者一般都具有湿热瘀交阻的特点,尤其是慢性肝炎黄疸明显者还具有病程长、药物内服治疗不易奏效的特点。中药外用是中医外治方法之一,药物通过人体穴位、经络系统渗透和吸收从而通达全身。采用中药外用药物应用于病人穴位局部给药治疗,并配合内服治疗药物,可在增加局部给药途径的同时达到增效减毒的作用,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病毒性肝炎黄疸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毒副作用,对病毒性肝炎黄疸患者治疗效果理想的中药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药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茵陈15-30份,大黄15-30份,栀子10-20份,车前子15-30份,贯众15-30份,虎杖15-30份,半枝莲15-30份。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的步骤为:
(1)将上述药物切碎,取0.3-0.5重量份冰片研末、备用。
(2)取绍兴黄酒、蒸馏水(两者比例为1∶4,与上述药物的重量比为4-6∶1),与上述药物混和,浸泡40分钟,煮沸1.5小时,过滤,将滤液浓缩至稀糊状,加入上述冰片,拌匀,浓缩至稠膏状即成。
祖国传统医学理论认为,病毒性肝炎黄疸者属于“黄疸”范畴,其发病机理大都归结为“湿热发黄”、“瘀热发黄”两途,病机特征属湿热瘀交结。本发明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治疗总则,由中药经绍兴黄酒、蒸馏水等配制的提取液提取而成,通过中药外用法使药物分子易于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并迅速到达全身,能改善肝脏微循环,恢复肝细胞的正常代谢,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与肝细胞的再生,切中病机,提高了临床退黄的疗效。治疗时,可辅助利用其它加热、照射等设备增强肌肤吸收效果。尤其是利用中药外用机,在穴位电信号治疗的同时,配合药物的导入,使药物形成离子堆,通过穴位导入,既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又达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局部给药的途径。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对病毒性肝炎黄疸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对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退黄作用具有较好的疗效。
为了观察本发明对慢性肝炎的退黄作用,、采用临床流行病学/DME方法,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疗效对比:
按照设立对照、随机的原则,将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黄疸患者59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9例,年龄18-65岁,平均47.2岁,肝功能中度异常者10例,重度异常者27例。对照组22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5例,年龄19-63.5岁,平均44.5岁,肝功能中度异常者5例,重度异常者1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及病情分布上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茵栀黄注射液静滴清热退黄,同时给予维生素、支链氨基酸护肝支持治疗,每日1次,疗程8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本发明进行中药外用治疗,取穴阴陵泉,足三里,至阳,太冲,阳陵泉等,每次四穴,交替选用,每日1次,每次30分钟,疗程8周。
治疗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TBIL改变情况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BIL改变情况(umol/L)(x±s)
由表1可知,治疗组治疗后TBIL恢复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例/%)
治疗组总有效率89.2%,对照组总有效率6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上述中药外用治疗对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退黄作用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且使用安全、毒副作小,临床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中药组方如下:茵陈30g、大黄20g、栀子20g、车前子30g、贯众20g、虎杖30g、半枝莲20g。
制备方法为:
(1)将上述药物洗净、烘干,磨碎、研磨成粉末,取0.3g冰片研末、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池晓玲,未经池晓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88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无线信道建模与仿真方法
- 下一篇:路况信息显示方法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