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胶件表面清洁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028593.7 | 申请日: | 2008-06-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3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J7/12 | 分类号: | C08J7/12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明 |
| 地址: | 523000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塑胶 表面 清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胶件表面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塑胶件表面清洁方法。
背景技术:
塑胶手机外壳质感好,耐磨性好,成本较低,因此大量用于手机产品上。塑胶手机外壳在镀膜前、后均要进行清洁,以便提高产品质量。
目前,传统的清洁方法为,采用超声波清洗设备进行清洗,这种超声波清洗设备的工作原理是,由超声波发生器发出的高频振荡信号,通过换能器转换成高频机械振荡而传播到介质-清洗溶剂中,超声波在清洗液中疏密相间地向前辐射,使液体流动而产生数以万计的直径为50-500μm的微小气泡,这些气泡在超声波纵向传播的负压区形成、生长,而在正压区迅速闭合,在这个过程中,气泡闭合可形成几百度的高温和超过1000个气压的瞬间高压,连续不断地产生瞬间高压,就象一连串小“爆炸”不断地冲击物件表面,使物件的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物件表面清洗净化的目的。采用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超声波清洗设备成本高,占地广,容易残留水份影响产品品质。
还有一种传统的清洁方法,即手工擦试,利用手工对塑胶手机外壳进行擦拭清洁。采用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而且效率低,清洁效果不好,产品品质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塑胶件表面清洁方法,该方法可降低设备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品质、提高表面洁净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塑胶件表面清洁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塑胶件组装到工件架上,装入真空镀炉设备内;
第二步,真空镀炉设备内抽真空;
第三步,真空镀炉设备内注入氩气;
第四步,打开负电源,真空镀炉设备内注入氩气,使真空镀炉设备上的离子发射源产生氩离子,氩离子在真空环境下高能量轰击塑胶件表面。
所述第二步中,真空镀炉设备内抽真空后的真空度为2.0×10-2Pa。
所述第三步中,氩气注入量为50~300ml。
所述第四步中,氩离子轰击塑胶件表面的时间为3~5min。
所述第四步中,氩气注入量为50~200ml/min。
所述第四步中,离子发射源的工作电压为250Ua×10Ua,工作电流为0.3A±0.1A。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只需在真空镀炉设备基础上增加一套离子发射源设备,利用氩气在离子发射源的激荡下,产生氩离子,氩离子对塑胶件表面进行表面物理轰击与化学反应,使塑胶件表面发生活化作用,从而达到去除表面污渍的目的,因此,该塑胶件表面清洁方法具有降低设备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品质、提高表面洁净度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塑胶件表面清洁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塑胶件组装到工件架上,装入真空镀炉设备内,对真空镀炉 设备进行密封操作;
第二步,使用抽真空装置对真空镀炉设备内进行抽真空,使真空度为2.0×10-2Pa;
第三步,真空镀炉设备内注入氩气,使氩气注入量为50~300ml;
第四步,打开负电源,负电源启动真空镀炉设备上的离子发射源,离子发射源产生氩离子,离子发射源的工作电压为250Ua×10Ua,工作电流为0.3A±0.1A,氩离子在真空环境下高能量轰击塑胶件表面,氩离子轰击塑胶件表面的时间为3~5min;轰击的同时,真空镀炉设备内注入氩气,氩气注入量为50~200ml/min,以保证真空镀炉设备内氩气的浓度满足要求。
氩气在离子发射源的激荡下,产生氩离子,氩离子对塑胶件表面进行表面物理轰击与化学反应,使塑胶件表面发生活化作用,从而达到去除表面污渍的目的,因此,该塑胶件表面清洁方法具有降低设备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品质、提高表面洁净度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85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