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负压零聚集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28269.5 | 申请日: | 2008-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7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朱新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新生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7/00;A61M25/00;A61M3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克佑 |
地址: | 510507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负压零 聚集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术后引流管。
背景技术
外引流是指在人体体腔、器官、关节、组织等与外界间建立开放通道的机械措施,其是外科的基本操作之一。现有的外科用引流管主要有单腔引流管和双套引流管2种。
单腔引流管结构比较简单,一般是由塑胶质或硅胶质等制成的管状物。目前,出现了一种具有创面加药功能的单腔引流管,其包括置于病人体腔内起引流作用的内置管、加药壶、加药导管和引流外接管,内置管的管壁上开有多个引流用侧孔,加药壶由以可拆装的接口套接在一起的前部和后部构成,加药壶两端均有外接头,后部还附有冲洗和加药接口,该接口与冲洗导管和加药导管相接,内置管后端套接固定于加药壶的前端外接头,与套接在加药壶后端外接头的引流外接管相连通,引流外接管后端接引流瓶。
目前引流效果最好的是套管引流,即有一种利用低负压或重力引流原理的双套引流管,包括置于病人体腔内起冲洗作用的内置管、起引流作用的内管、加药壶、加药导管和引流外接管,内置管套在内管外,内置管前端开口或不开口,内管前端开口,两管的管壁上均开有多个引流用侧孔;加药壶由以可拆装的接口套接在一起的前部和后部构成,加药壶除两端均有外接头外,加药壶后部还有一内接头直接与加药壶后端接头连通,加药壶后部还附有冲洗和/或加药接口,内置管后端套接固定于加药壶的前端外接头,内管后端接在加药壶后部的内接头上并与套接在加药壶后端外接头的引流外接管相连通。
在手术后,将双套管引流端至于需引流的创面,从体表引出用缝线固定,引流外接管后端接负压引流装置、吸引器或引流袋等。如果需要接负压引流时,必须打开冲洗接口处开口,让空气或冲洗液进入管腔进行创面冲洗和引流。使用过程中,为了防止内置引流管阻塞,可以更换内置引流管。该双套管具有术后导入引流、创面冲洗、创面给药、防内置引流管堵塞等功能,是目前功能最齐全,最先进的术后引流管,但是其仍然存在以下缺陷:(1)不能完全解决影响引流效果的关键“瓶颈”问题——引流管堵塞(注:虽然内置的引流管可以更换,但外套的冲洗管的引流孔仍然会阻塞);(2)当利用负压主动引流时,套管引流需空气或药液不断进入被引流区,容易在局部形成腔隙,也增加了空气中的细菌进入被引流区的危险。(3)只能应用重力或低负压进行引流,而重力及低负压引流的最大缺点是引流的不及时利不彻底,亦难在短时间里消除残留死腔。引流术是外科的基本技术,应用极广,但由于以上原因引流失败的问题时有发生。
为此,十多年前国外出现了针对开放性伤口治疗的高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 drainage VSD),即用医用海绵填塞开放性伤口或创面,在海绵内至引流管,然后应用透明黏贴膜密封创面和引流管周围,利用海绵优良的吸水性和透水性,通过引流管进行高负压吸引,取得良好的引流和治疗效果。但对于体腔内手术和肝脏、乳腺、胃胰等一期缝合伤口的病人,应用该技术时,需要在手术中另做一个专用的体表伤口引出海绵,和/或手术后必须进行引流口扩创才能取出引流用海棉和导管,存在病人出现副损伤、增加病人痛苦、增加临床医生操作难度及工作量等问题,无法在一期缝合伤口的病人中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可利用高负压引流技术,既能有效解决引流管堵塞,又能防止细菌进入被引流区的新型引流管,适用于患者进行一期缝合伤口时存在手术创面或体腔需要引流的场合,且引流及时彻底,可在短时间里消除残留死腔,达到人体体腔和/或深部手术的创面“高负压,零聚集”的引流效果,减少手术后患者体腔积液、积血、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又能阻止患者出现副损伤,并为各种脓肿、消化道瘘等疾病开辟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是一种利用高负压(负压值在17~80kPa)进行封闭引流的引流管,其包括置于病人体腔内起引流作用的内置管、加药壶、加药导管和引流外接管,内置管在管壁上开有多个引流用侧孔,加药壶由以可拆装的接口套接在一起的前部和后部构成,加药壶两端均有外接头,后部并附有创面加药外接口,内置管后端套接于加药壶前端外接头并与套接在加药壶后端接头的引流外接管相连通,其特征是:一由柔软的网状材质制成的管状网套或长矩形网片从内置管中穿过,网套前端从内置管前端或位于内置管前部的一网套侧孔穿出内置管外并至少来回返折一次套在或包裹在内置管外且包裹所有引流用端、侧孔,网套或长矩形网片后端引入加药壶并密封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新生,未经朱新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82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笔
- 下一篇:液晶显示器及其公共电压调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