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苯废气治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28246.4 | 申请日: | 200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4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刘祥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龙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53/0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永宏 |
地址: | 523960广东省东莞市厚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 治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治理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三苯废气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三苯废气是在涂漆、制鞋及各种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其中三苯指的是苯、甲苯、二甲苯,该废气毒性大,长期接触后通过呼吸或皮肤吸收到体内,将引起肝的损伤、造血器官及神经系统的损害,晚期可发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发展成白血病。实验还证明苯有胚胎毒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使胚胎或胎儿的生长发育迟缓。近几年来,含苯废气在福建省及其他地区,特别是沿海制鞋工业区,产生了相当大的环境威胁。
目前,三苯废气的治理通常是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它是利用专门的活性炭来吸附废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气体,以减少三苯废气中的有害物质,但是,当活性炭吸附一定量的废气后,其吸附容量开始下降,这时需要更换新的活性炭或对活性炭进行再生处理。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气量不大的三苯废气,如果废气量大或浓度较高,则需要频繁的更换活性炭,治理成本较高,而且这种方法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活性炭,容易成为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以多孔介质材料为治理主体的三苯废气治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方法是按下列工艺步骤进行:
(1)抽吸废气,由引风机将三苯废气抽吸垂直输入治理箱体,在流体冲量及重力作用下,三苯废气的固体微粒沉降在集水槽中;
(2)喷淋多孔介质材料层,在进行步骤(1)的同时,使用喷水管对位于治理箱体内的多孔介质材料层进行喷淋,使多孔介质材料层形成湿水帘,进入治理箱体的三苯废气形成气流通过多孔介质材料层形成的湿水帘,三苯废气的气流与多孔介质材料层的水流进行动量交换,将三苯废气中的雾珠及固体微粒掺和到水流中,并下淋入集水槽;
(3)排水,将集水槽中的水沿出水口排走,集水槽中加入有用于滤除二甲苯的二氧化氯除臭剂,使集水槽中经排水管排出的水,由外部的抽水机将其重新抽到储水箱中,再由储水箱供给各个喷水管;
(4)辅助治理,将经过上述步骤治理后的气体通过活性炭网,经吸附有害物质后,将尾气排放。
步骤(2)中的多孔介质材料层是在截面为矩形的罩体中填充多孔介质材料而构成。
步骤(2)中对多孔介质材料层进行喷淋是使用喷水管对多孔介质材料层进行喷淋,其喷淋的方向是朝向多孔介质材料层的顶部、侧面或者顶部和侧面。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采用以多孔介质材料为治理主体,当使用喷水管对位于治理箱体内的多孔介质材料层进行喷淋时,多孔介质材料层便形成湿水帘,三苯废气通过湿水帘时,三苯废气大部分的雾珠、固体微粒等有害物质会掺和到湿水帘的水流中,再排入集水槽,从而达到治理三苯废气的目的,此种结构的三苯废气治理装置与传统的三苯废气治理装置相比,具有显著的治理效果。因为多孔介质材料的净空比较大、过滤孔按不规则无序排列、内部分布有不同管道的流体通道(简称流管),既可减少三苯废气的气流通过的阻力、也可增加三苯废气的气流经过的流路,使水流与三苯废气的气流接触面积增大,两股流体动量交换的时间变长,从而改善三苯废气的治理效果。
同时,本发明还采用活性炭网进行辅助治理,通过活性炭网进一步吸附三苯废气的有害物质,使本发明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1所示,本发明采用的工艺步骤如下:
(1)抽吸废气,三苯废气的气流是由空气、三笨雾珠、固体微粒组成的气-雾-固三相流,引风机1将三苯废气抽吸垂直输入治理箱体2,在流体冲量及重力作用下,三苯废气的固体微粒沉降在治理箱体2底部的集水槽3中;当然,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增加雾化的步骤,即在箱体2中设置若干组相对的喷水管,由于喷水管是相对设置的,使得两个喷水管喷出来的水互相撞击而产生密度较大的 水雾,该水雾不容易受进风口吹入的气流影响,同时,可以有效地过滤三苯废气的气流中的粉尘和微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龙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龙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82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