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筛选镇痛中药活性成分的细胞膜色谱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7521.0 | 申请日: | 200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5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聂红;尹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裘晖;陈燕娴 |
地址: | 510632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筛选 镇痛 中药 活性 成分 细胞膜 色谱 | ||
1、 一种筛选镇痛中药活性成分的细胞膜色谱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白芷醇提液指纹图谱的建立:称取20g白芷药材,加入160ml 95%乙醇,回流提取1~2h,挥干乙醇,残渣用甲醇溶解定容至20ml,从中取250μl用甲醇稀释至7.5ml,过0.45μm微孔滤膜,得到滤液即为白芷醇提液;吸取滤液20μ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测定,得到白芷醇提液有效成分群指纹图谱,确定13个共有指纹峰;
所述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条件:以甲醇-水为流动相系统,柱温30℃,进样量20μl,波长254nm,长度为250mm、直径为4.6mm的Lichrospher5-C18色谱柱,流动相梯度:0~5min,5%~20%甲醇;5~15min,20%甲醇;15~20min,20%~70%甲醇;20~30min,70%甲醇;30~40min,70%~90%甲醇;上述均为体积百分比;
所述白芷醇提液指纹图谱的13个共有指纹峰各相对保留时间分别为:
1号峰:0.031~0.034; 2号峰:0.086~0.088;3号峰:0.607~0.649;
4号峰:0.658~0.665; 5号峰:0.704~0.708;6号峰:0.730~0.739;
7号峰:0.749~0.755; 8号峰:0.810~0.816;9号峰:0.842~0.847;
10号峰:0.856~0.861;11号峰:1; 12号峰:1.085~1.087;
13号峰:1.181~1.186;
各共有指纹峰相对峰面积范围分别为:
1号峰:0.005~0.061; 2号峰:0.016~0.132;3号峰:0.050~0.366;
4号峰:0.010~0.135; 5号峰:0.03~0.148; 6号峰:0.006~0.153;
7号峰:0.086~0.328; 8号峰:0.047~0.105;9号峰:0.018~0.059;
10号峰:0.030~0.113;11号峰:1; 12号峰:0.251~0.492;
13号峰:0.304~0.845;
以上均以11号峰为参照;
(2)输精管平滑肌细胞的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取成年雄性小鼠或成年雄性兔的输精管,剥离内外膜组织,采取酶消化法在培养瓶中培养细胞;当细胞长满覆盖瓶底面积80%左右时,进行传代;
(3)效应成分的结合与解离:将经3~10代传代的细胞消化得到的细胞悬液与步骤(1)获得的白芷醇提液等体积混合均匀,36~38℃温育0.5~24h后,离心去上清,用DMEM培养液洗涤细胞3~5次,得到均匀悬液,离心,弃上清液,得沉淀细胞;在沉淀细胞中加入pH2~6的PBS使细胞变性,离心,收集上清液并挥干,得解离物;
(4)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合前后图谱变化:将步骤(3)所得解离物用甲醇溶解,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所述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条件与步骤(1)的色谱分析条件相同;通过比较解离物指纹图谱和白芷醇提液指纹图谱中各吸收峰的变化,并分别用阿片受体拮抗剂和阿片受体激动剂作参比,确定白芷是否与阿片受体结合;与阿片受体特异结合的特征峰为7号峰、8号峰和10号峰;筛选出的白芷镇痛活性成分为7号峰、8号峰和10号峰;所述阿片受体拮抗剂为盐酸纳洛酮,所述阿片受体激动剂为盐酸哌替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筛选镇痛中药活性成分的细胞膜色谱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阿片受体特异结合的特征峰7号峰、8号峰和10号峰三个特征峰是与阿片受体结合的活性成分群。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筛选镇痛中药活性成分的细胞膜色谱法,其特征在于:所述7号峰、8号峰、10号峰所代表物质作用位点与纳络酮相同,可被其拮抗;所述7号峰所代表物质作用位点与盐酸哌替啶不同;所述8号峰、10号峰所代表物质作用位点与盐酸哌替啶相同。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筛选镇痛中药活性成分的细胞膜色谱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出的白芷镇痛活性成分对阿片受体有选择性,且只特异性的结合阿片受体κ亚型,而与δ亚型无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752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用光扩散剂的多功能光学多层膜
- 下一篇:电动旋流器、燃烧装置以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