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镍氢快充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027053.7 | 申请日: | 2008-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2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中延;李群杰;陈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28 | 分类号: | H01M10/28;H01M10/30;H01M4/24;H01M4/62;H01M10/26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彭长久 |
| 地址: | 523770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镍氢快 充电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制造领域,特别是指能大电流快速充电的镍氢电池。
背景技术
镍氢电池是早期的镍镉电池的替代产品,镍氢电池和镍镉电池外形上相似,而且镍氢电池的正极与镍镉电池也基本相同,都是以氢氧化镍为正极,主要区别在于镍镉电池负极板采用的是镉活性物质,而镍氢电池是以高能贮氢合金为负极,因此镍氢电池具有更大的能量。同时镍氢电池在电化学特性方面与镍镉电池亦基本相似,故镍氢电池在使用时可完全替代镍镉电池,而不需要对设备进行任何改造。它是目前最环保的电池,不再使用有毒的镉,可以消除重金属元素对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镍氢电池具有较大的能量密度比,这意味着可以在不为数码设备增加额外重量的情况下,使用镍氢电池能有效地延长设备的工作时间。同时镍氢电池在电学特性方面与镍镉电池亦基本相似,在实际应用时完全可以替代镍镉电池,而不需要对设备进行任何改造。镍氢电池另一个优点是:大大减小了镍镉电池中存在的“记忆效应”,这使镍氢电池可以更方便地使用。
目前,镍氢电池的一个重要用途是应用在电动工具领域中,由于近年来无绳可充电的电动工具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方便。而电动工具在使用过程中要求大流量放电,另外,为了缩短充电时间也要求镍氢电池应具有大流量充电功能。然而,现有的镍氢二次充电电池能承受的充电电流小,充电耗用时间长,大电流充电效率低且安全性能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短时间内用大电流将电池充满电,且充电效率高的镍氢快充电池。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上述镍氢快充电池的制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镍氢快充电池,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和电池隔膜;
所述正极包括活性物质、添加剂、粘结剂;所述活性物质为含有Zn2+(3.7-4.3wt%)、Co2+(1.3-1.7wt%),并添加重量百分比为6%的CoO的Ni(OH)2;所述添加剂为镍单质,含量为Ni(OH)2总重量的1%-10%;
所述电解液为由KOH、NaOH或LiOH中的两种物质组成的两元电解液。
所述电解液密度为1.28g/ml,OH-摩尔浓度为9.5mo1/L。
所述粘结剂为聚四氟乙烯。
所述镍氢快充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采用含有Zn2+(3.7-4.3wt%)、Co2+(1.3-1.7wt%),并添加重量百分比为6%的CoO的Ni(OH)2作为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再加入重量百分比为1%-10%镍单质作为添加剂,加入0.5wt%的PTFE(聚四氟乙烯)干粉混合成正极料;
第二步,将正极料涂敷到正极基体上,经过辊压和裁切工序制成电池正极板;
第三步,将正极片、隔膜纸、负极片依次层叠卷绕构成电极组,将电极组装入电池钢壳内;
第四步,注入电解液,密闭电池壳体,经过充电化成即制造出镍氢快充电池。
采用上述方案后,虽然本发明与现有镍氢二次电池在结构上一致,但由于在正极中加入了重量百分比为6%的CoO和1%-10%的镍单质,并且改进了电解液的配方,从而解决现有镍氢二次充电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存在的承受的充电电流小,充电耗用时间长的问题,达到快速充电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镍氢快充电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实施例用以详细说明本发明提供的镍氢快充电池,同时举比较例证明本发明提供的镍氢快充电池在大电流充电情况下的充电效率得到提高的事实,但以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权利范围。
为方便区分描述,本方法使用的含有Zn2+、Co2+的Ni(OH)2,在下文中均用“特殊Ni(OH)2”表示。本发明中的正极活性物质与粘结剂的添加量同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添加范围。
实施例1:
将特殊Ni(OH)2、CoO、镍粉按100∶6∶6的重量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均匀涂覆在发泡镍制成的基体上,经过辊压、裁切、焊接等工序,制成正极片(由于电池正极板的制造方法为公知技术,且非本发明的重点,所以文中不予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70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合于TBM施工的地质超前预报方法
- 下一篇:齿隙清洁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