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维显示系统及其显示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26565.1 | 申请日: | 2008-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1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漱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漱文 |
主分类号: | G09F9/00 | 分类号: | G09F9/00;G09G3/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创颖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可芬 |
地址: | 529000广东省江门***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 显示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及其显示控制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装饰或展示且能够显示三维图像的显示矩阵以及该种矩阵的显示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灯饰、室外显示屏等已经得到普遍的使用,主要用于节日的装饰以及广告展示等使用,现有的产品主要采用平板显示为主,而且控制技术也已经相当成熟,可是只能显示二维图像。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三维显示技术已经初步成形,主要包括有几种:一是将不同的图像在人的左右眼分别投影虚拟出立体图像,这种技术可以采用现有的二维显示技术,通过佩戴特制的眼镜或者显示器件即可,显示质量高,但是只适用于电影电视等显示,无法适用于室外展示使用;二是采用三维投影的方法,但是所需要的设备相当复杂、昂贵,而且该技术也只是处于试验阶段,还不能达到应用的需求,同样也无法适用于室外展示使用;三是采用点光源在空间内搭建一个三维的显示矩阵,根据显示需要点亮相应的点光源构成相应的图案或者动画,这种显示技术虽相对于上述两种技术而言显示质量较低,但是容易实现且成本低廉,尤其适用于装饰或者户外广告展示使用。对于上述第三种三维显示技术而言,关键是需要搭建一个三维的显示矩阵。现有的技术,如中国专利“三维可视显示方法及其装置”(专利申请号是200610101245.9,公开日是2007年8月8日)需要在空间内用导线等搭建形成由多个正方体子单元组成的矩阵,每个节点连接一个显示单元。该矩阵结构比较复杂,而且一般需要人手搭建,工艺十分繁琐复杂,难以搭建形成较大的矩阵,因此无法实现在工业上进行批量生产且制造价格相当昂贵,更加无法实现安装后的拆装存放,在使用上非常的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三维显示系统,采用模块化的显示单元,可实现工业化生产,安装更加方便,而且可以进行拆装,以便于存放和运输。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控制上述三维显示系统显示的方法,能够方便的将显示的内容进行数据化处理后对三维显示矩阵进行显示控制,使用简单且更加可靠。
本发明是这样来实现上述目的的:
三维显示系统,包括线状显示单元、用于控制线状显示单元的控制单元,其中线状显示单元包括导线以及沿导线均匀分布并且与导线电连接的发光体;多个所述线状显示单元垂直排布于一二维平面形成三维显示矩阵;线状显示单元分别与控制单元相对应的端口连接,控制单元输出控制信号点亮三维显示矩阵中的对应发光体,使三维显示矩阵显示出相应的三维图案或动画。
一种三维显示系统的显示控制方法,通过计算机图形处理获得相应的显示数据,所述显示数据包括地址参数、显示参数和时间参数,显示数据输入到控制单元;在控制单元还存储有每个发光体都有唯一对应的地址,控制单元根据显示数据在相应时刻对相应地址的发光体发出控制信号,点亮相应的发光体,使三维显示矩阵显示出相应的三维图案或动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线状显示单元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布即可形成所需要的三维显示矩阵,然后与控制单元相应的输出单元连接即可,安装十分的方便且可以灵活的进行无限的扩展,形成较大的显示矩阵。由于上述线状显示单元能够满足大量的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因此制造成本低廉而且适用范围广,如可应用在酒店大堂、酒吧、夜场、娱乐场所或舞台等,营造新奇而震撼的立体灯光气氛;可作为教学、研究、演示用的立体动态三维显示模型,直观,效果强烈;还可用于招牌广告、临街灯饰、室内装饰、走廊过道等场合。为了便于对该三维显示矩阵进行控制以及显示图像或动画的处理,本发明还设计了相应的控制方法,简化了设计以及控制的方法,而其使用更加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三维显示矩阵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一线状显示单元1底端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三维显示矩阵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三维显示矩阵第三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三维显示矩阵第四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三维显示矩阵第五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控制单元第一种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图10是本发明控制单元第二种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图11是本发明控制单元第三种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图12是本发明控制单元第四种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图13是本发明控制单元第五种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漱文,未经陈漱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65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