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流洞改建为射流内消能竖井泄洪洞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4993.0 | 申请日: | 200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0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范子武;姜树海;韩昌海;杨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利部交通部电力工业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8/06 | 分类号: | E02B8/06;E02B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29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流 改建 射流 内消能 竖井 泄洪 方法 | ||
1.一种导流洞改建为射流内消能竖井泄洪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导流洞进水端下游修建一段竖井,竖井下部与导流洞顶相接,上部接龙落尾型式有压隧洞,有压隧洞出口在竖井内收缩成射流出口;在竖井与导流洞相接处前半段导流洞内设置堵头形成盲室。所述的泄洪洞包括以下结构:短压力进水口(1)、引水道段(2)、水流调整段(3)、收缩段(4)、竖井段(5)、竖井隧洞连接段(6)、导流洞段(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洞改建为射流内消能竖井泄洪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短压力进水口(1)包括口门(8)和压板(9),其中,所述的口门(8)的顶部和侧面曲线体型都为椭圆曲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洞改建为射流内消能竖井泄洪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水道段(2)包括抛物线段(10)和圆弧段(11),其中,所述抛物线段(10)与圆弧段(11)相切并下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洞改建为射流内消能竖井泄洪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流调整段(3)末端的截面为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洞改建为射流内消能竖井泄洪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井段(5)顶部设有通气孔;
所述的竖井隧洞连接段(6)包括交接段(12)和底板加固设施(13),所述的加固设施(13)为混凝土平台;
所述的竖井段(5)与水平隧洞(7)通过交接段(12)平顺连接,所述的交接段(12)为椭圆曲线。
6.导流洞改建为射流内消能竖井泄洪洞的方法,包括以下措施:
(1)根据设计泄洪流量计算短压力进水口(2)尺寸;
(2)根据水流平均流速计算抛物线段(10)系数;
(3)根据泄洪流量计算收缩段(4)的出口直径;
(4)根据单位容积消能率方法确定竖井段(5)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措施(1)中用来计算短压力进水口(2)尺寸的公式为:
式中,Q为泄洪流量,b为孔口宽度,h为孔口高度,H为水库水位与进口底板间的高差,g为重力加速度,μ为流量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措施(2)中用来计算抛物线段(10)系数的公式为:
a=g/(2c2V2)
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c为闸门出口水流流速不均匀修正系数,V为闸门出口水流平均速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措施(3)中用来计算收缩段(4)的出口直径的公式为:
D=α(Q2/g)1/5
式中,D为水流调整段(3)的直径,Q为泄洪流量,g为重力加速度,α是反映收缩阻水的系数一般取为0.8~1.5。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措施(4)中用来计算竖井段(5)的高度的公式为:
式中,H为竖井段(5)的高度,ΔE是竖井段(5)的消能量;D为竖井段(5)直径,β为单位容积消能率,β值范围为40kw/m3~50kw/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利部交通部电力工业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水利部交通部电力工业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499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温单片相位可编程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源
- 下一篇:氮气发泡轻质砼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