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制动踏板装置及其安全保护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24832.1 | 申请日: | 2008-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7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 发明(设计)人: | 张秀琴;张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T7/04 | 分类号: | B60T7/04;B60R21/02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蒋光恩 |
| 地址: | 241009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制动 踏板 装置 及其 安全 保护 方法 | ||
1.一种汽车制动踏板装置,包括踏板(7)、踏板臂(6)及踏板支架(10),设在驾驶舱的防火墙(11)位置,所述的踏板臂(6)通过助力器推杆(9)与制动阀助力器(12)连接,踏板臂(6)上的与安装踏板(7)相反的端部,该端部与踏板支架(10)连接,作为踏板臂(6)旋转的支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踏板支架(10)上的踏板臂(6)端部旋转支点处,设有踏板轴运动导轨(5),其结构为一个弧形槽,踏板臂(6)的端部与该槽滑动配合,在该处设踏板轴限位装置(4),所述的踏板轴限位装置(4)的结构分别对踏板臂(6)的端部的位置锁定和位置释放。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制动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置锁定,即踏板轴限位装置(4)使踏板臂(6)的端部与踏板支架(10)为紧固连接状态;所述的位置释放,即踏板轴限位装置(4)解除对踏板臂(6)的端部的位置锁定,踏板臂(6)的端部呈自由状态,且任何时候只能为上述两种状态之一。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制动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踏板臂(6)的端部与踏板支架(10)配合结构为:在踏板臂(6)的端部与踏板支架(10)相接触的一面,设一销轴与踏板臂(6)紧固为一体,该销轴与踏板轴运动导轨(5)的槽形成滑动配合,销轴的端部尺寸大于踏板轴运动导轨(5)的槽的宽度。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制动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槽方向及位置的设置方式为:在所述的踏板轴限位装置(4)锁定踏板臂(6)端部即支点位置时,且踏板臂(6)在不受力的状态下,所述的销轴在踏板轴运动导轨(5)槽的靠车身前方的一端,所述的踏板(7)处于靠近驾驶人的位置,即朝向车辆后方的极限位置;在所述的踏板轴限位装置(4)不锁定即释放踏板臂(6)端部即支点位置、且踏板臂(6)在受力的状态下,所述的销轴在踏板轴运动导轨(5)槽的靠车身后方的一端,所述的踏板(7)处于远离驾驶人的位置,即朝向车辆前方的极限位置。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制动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汽车制动踏板装置中设继电器(3),所述的踏板轴限位装置(5)对踏板臂(6)的端部位置锁定或解除位置锁定,由继电器(3)的触发部件控制。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制动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制动踏板装置中设踏板轴限位释放控制器(2)和碰撞信号传感器(1),所述的踏板轴限位释放控制器(2)通过信号线路与碰撞信号传感器(1)及继电器(3)连接,分别接收碰撞信号传感器(1)传送的车辆前碰撞信号及向继电器(3)发出锁定或释放的执行动作指令。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汽车制动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碰撞信号传感器(1)为前侧安全气囊传感器,即其感应的前碰撞信号由前侧安全气囊产生。
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汽车制动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踏板臂(6)与助力器推杆(9)的连接结构为:通过三角形连接板(8)连接,在三角形连接板(8)有两个点与踏板臂(6)铰接,通过一个点与助力器推杆(9)铰接。
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汽车制动踏板装置所采用的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车辆正常运行、碰撞信号传感器(1)未检测到汽车发生前碰时,踏板轴限位装置(4)对踏板臂(6)上的销轴锁定限位,使其与踏板支架(10)呈紧固连接状态,且连接位置在踏板轴运动导轨(5)槽上靠车辆前方的端部,踏板臂(6)在该状态下,以踏板臂(6)上的销轴为旋转中心转动。
当碰撞信号传感器(1)检测到汽车发生前碰撞时,踏板轴限位释放控制器(2)发出信号,控制继电器(3)触发部件使踏板轴限位装置(5)释放,使踏板轴限位装置(4)解除对踏板臂(6)上的销轴的锁定限位,踏板臂(6)上的销轴可沿踏板轴运动导轨(5)的槽产生向后摆动,踏板臂(6)以三角连接板(8)为支点旋转,踏板臂(6)的靠踏板(7)一侧与驾驶人的足部或腿部一道,向远离驾驶人的车辆前方向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483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