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扁平蚕丝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4800.1 | 申请日: | 2008-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2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许燕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燕红 |
主分类号: | D01D5/253 | 分类号: | D01D5/253;D01D1/02;D01F4/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600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扁平 蚕丝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蚕丝纤维及其织物的加工工艺方法,特别是一种扁平蚕丝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蚕丝纤维主要由呈纤维状的丝素蛋白及球状蛋白丝胶两大部分组成。在蚕丝纤维的制作过程中首先将蚕丝原料浸入碱性溶液中精练,以除去蚕丝表面的丝胶层,取出挤干后,用水洗涤,室温下干燥,得到白色的丝素;然后将丝素于室温下搅拌溶解在的溴化锂水溶液中,形成浓度为10%~20%的丝素溶液,经过透析出盐,干燥后制得无色透明的再生丝素膜,其次将再生丝素膜与蒸浓的N一甲基吗啉氧化物(NMMO)水溶液加入普通溶解,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搅拌,制得纺丝溶液,最后将纺丝原液经真空脱泡后移入纺丝。通过冷却,干燥后卷绕成蚕丝纤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蚕丝生产工艺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工艺简单,节能高效,有利于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蚕丝纤维生产方法,通过异型喷丝板面异形的设计和使用生产出高性能的扁平蚕丝纤维,该纤维在保留了原有的蚕丝纤维具有质轻、蓬松弹性好,手感滑爽等优越特点,扁平型纤维可使织物的光泽、蓬松性、吸湿性、弹性、手感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圆形截面纤维所织制的织物有蜡状软滑感,但截面异形化后增大了纤维和织物的摩擦系数,蜡滑手感消失,产生丝绸手感。另外纤维截面的纤维对光的反射率大,所以光的反射程度强,透光性差,耐污,适合用于坐垫、靠背、地毯等织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扁平蚕丝生产工艺,其特征是先用低温等离子对蚕丝纤维及其织物进行前处理,然后用精炼剂进行复炼,完成精炼脱胶,配以合适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干燥制得白色丝素,以溴化锂溶液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溶解,应用高效反应技术生产出丝素膜,选择合适的工艺条件进行纺丝,扁平喷丝板选用“一“型树形结构排列,通过对喷丝孔径,长宽比,长径比,以及沟槽间隙的独特设计,在保证纤维扁平度的同时又稳定了纺丝生产。
本发明方案的技术进步效果是:缩短工艺流程,节约了水资源,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明显优点,同时稳定了溶液正常纺丝,减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纺丝生产产能,增加了产品附加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1.将蚕丝原料浸入碱性溶液中精练,以除去蚕丝表面的丝胶层。即:将蚕丝原料放入0.3%~0.5%(重量百分比)碳酸钠溶液中,搅拌,煮沸30~60分钟,取出,挤干,如此精练1次或反复精练2~4次,最后取出,挤干,用水洗涤,室温下干燥,得到白色的丝素;其中过程实施采用等离子技术体前处理,采用的工作气体是氩气、氮气、氧气、空气中的一种或上述气体的混合气体:背底真空度为1-6Pa,工作压力为10-120Pa,放电功率为10-250W,处理时间为1-20分钟。
把N一甲基吗啉氧化物(NMMO)水溶液在减压条件下蒸浓,使其含水量为12%~20%。
2.上述1中所得的丝素于室温下搅拌溶解在45%~60%(重量百分比)的溴化锂水溶液中,形成浓度为10%~20%(重量百分比)的丝素溶液,加入水稀释3~10倍后过滤,然后用中空纤维膜进行透析除盐,得到再生丝素水溶液,将其置于容器内,在室温下干燥,制得无色透明的再生丝素膜。
3.将上述2中所得的无色透明的再生丝素膜与上述1中所蒸浓的N一甲基吗啉氧化物(NMMO)水溶液以10∶90~40∶60的重量比加入普通溶解釜中,在90~120℃下,经80~120r/min转速搅拌物料4~5小时,此时丝素已完全溶解,生成10%-一40%丝素/NMMO水溶液,即获得棕色透明的再生蚕丝的纺丝原液。
4.将上述3中所得的棕色再生蚕丝的纺丝原液经真空脱泡后移入纺丝机,在纺丝温度为90~110℃下,经喷丝板压出,组件压力100bar。
5、喷丝板采用尺寸为“一“型12孔树形结构排列。
6、将上述4中溶液通过组件喷出后经空气冷却后进入80%~100%的甲醇水溶液凝固浴凝固成形,经水洗后以一定的速度(600M)卷绕成筒,经干燥制成蚕丝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燕红,未经许燕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48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单根高分子纳米线的光学气体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抗菌性纳滤膜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