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钻井防漏堵漏剂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24500.3 | 申请日: | 2008-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0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 发明(设计)人: | 施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晓红 |
| 主分类号: | C09K8/42 | 分类号: | C09K8/4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0004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钻井 防漏 堵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堵漏剂,特别是一种钻井防漏堵漏剂。
背景技术
钻井液漏失、失水是钻井工程中常见且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在钻井过程中,一旦发生钻井液漏失现象,不仅耗费大量的钻井泥浆材料和堵漏材料,延长工程时间,增加开发成本,甚至发生卡钻、埋钻、报废全井等事故。同时,由于大量漏失的泥浆和堵漏浆进入地层,恶化地层环境,影响油气开发。目前虽然出现一些钻井堵漏材料,有的是以棉花纤维、花生壳、棉籽壳、核桃壳、锯末、海带丝等动植物纤维为主要成分;有的是以颗粒状物质,如沥青石灰石混合物、橡胶粉、刨花楠粉、腐植酸钾、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和海带粉为主要成分。由于动植物纤维的固有特性:比重过轻、尺寸不易控制、易团聚、流动性差、与地层吸附力弱,堵漏时植物纤维难以进入地层裂缝通道,只在裂缝口表面搭桥封口起到止漏作用,承压能力弱,堵漏强度不理想,封堵层常常因受到压差或流体激漾作用又会遭到破坏,漏失重复发生。颗粒状或粉状物质对大裂缝的封堵能力有局限性。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可靠的钻井堵漏剂,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钻井防漏堵漏剂,其特征是它包括纤维材料、延迟膨胀材料、高分子聚合物、无机盐;其重量配比为:纤维材料30-65%、延迟膨胀材料10-65%、高分子聚合物5-30%、无机盐0-30%。
其中:纤维材料是单种或混杂纤维,可为无机矿物纤维或有机合成纤维;而无机矿物纤维可为天然矿物纤维如石棉、纤维水镁石、云母、海泡石等和无机合成纤维如玻璃纤维、玻璃棉、岩棉、矿渣棉、玄武岩纤维;有机合成纤维可为聚丙烯或聚乙烯醇纤维。
延迟膨胀材料可为树脂膨胀材料、氧化物、海带粉等及其混合物。
高分子聚合物为聚丙烯酰胺等。
无机盐为石灰石等。
纤维材料的尺寸可根据堵漏需求进行选择,长度在0.5-40mm、直径在0.001-0.5mm范围选配并级配。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吸取多种纤维材料的功能,采用混杂纤维,其中还引入了具有膨胀性能的纤维,因而提高了堵漏层的强度。针对纤维材料易团聚特性,可以采用表面处理剂处理技术对纤维表面进行处理,使纤维能够得到良好的自分散性能和在水中的分散性,同时改善纤维在钻孔壁上的吸附性,使之易于钻入微细裂孔隙、裂缝内部,其中膨胀纤维产生膨胀。
有益效果:当本发明所述的钻井防漏堵漏剂进入裂孔、裂缝内部时,共同形成了一个牢固的堵塞体,克服了以往堵漏剂只在表面封口的缺陷,提高了堵漏效率和牢固性。该钻井防漏堵漏剂可与水配制混合液,或直接掺入钻井液中,泵入漏失点静置堵漏,也可以进行随钻防漏堵漏。同时,该钻井防漏堵漏剂适用于各种复杂地层的漏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所述钻井防漏堵漏剂的组分和重量配比是:纤维材料65%、延迟膨胀聚胺酯树脂材料25%、聚丙烯酰胺10%。
其中纤维材料的组分和重量配比是:玻璃纤维50%、海泡石纤维25%、云母片20%、表面活性剂5%。
制备时,先将各种选配纤维及表面活性剂按比例混合均匀,再与配方中其它组分混合均匀即可。
实施例2:所述钻井防漏堵漏剂的组分和重量配比是:纤维材料60%、聚丙烯酰胺20%、氧化钙20%。
其中纤维材料的组分和重量配比是:玻璃纤维35%、海泡石纤维20%、云母片15%、水镁石20%、表面活性剂10%。
实施例3:所述钻井防漏堵漏剂的组分和重量配比是:纤维材料35%、延迟膨胀聚胺酯树脂材料20%、聚丙烯酰胺20%、石灰石25%。
其中纤维材料的组分和重量配比是:玻璃纤维40%、海泡石纤维30%、云母片20%、表面活性剂10%。
实施例4:所述钻井防漏堵漏剂的组分和重量配比是:纤维材料30%、海带粉65%、聚丙烯酰胺5%。
其中纤维材料的组分和重量配比是:石棉40%、玻璃棉30%、聚丙烯20%、表面活性剂10%。
实施例5:所述钻井防漏堵漏剂的组分和重量配比是:纤维材料60%、延迟膨胀聚胺酯树脂材料10%、聚丙烯酰胺29%、石灰石1%。
其中纤维材料的组分和重量配比是:岩棉40%、矿渣棉35%、聚乙烯醇20%、表面活性剂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晓红,未经施晓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45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扳手演示装置
- 下一篇:非接触式注液设备电子流量计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