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黄光酞菁绿粗品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24406.8 | 申请日: | 2008-03-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8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段海峰;王正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邦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市合成材料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B47/10 | 分类号: | C09B47/10;C09B6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3163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黄光酞菁绿粗品 制备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黄光酞菁绿粗品的制备,制备的是氯溴混合取代的高档铜酞菁 产品、尤其是高溴代铜酞菁产品的制备。
背景技术
黄光酞菁绿粗品产品,根据其分子中取代的溴、氯原子数不同,所呈现的色 光也不同,溴取代数越多,黄光越强,其色光比C.I.颜料绿7产品更接近自 然界的绿色,经合适的颜料化工艺处理后生成一种高档颜料产品,主要应用于 如高档油漆、油墨、涂料印花色浆、高档橡胶及塑料制品等领域,有优异的应 用性能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现国内使用完全依赖进口,主要为国外公司所垄断, 有关此产品的专利文献也很少。但据现有的专利报道,该型产品的生产,主要 采用以铜酞菁为母体、以三氯化铝和氯化钠或溴化钠为共熔体、通过溴氯混合 取代而制备,工艺路线大致如下:
溴氯混合取代→稀释打浆→酸煮→压滤→水洗→干燥 →粉碎→拼混包装→粗品成品
由于以上工艺属于常压高温反应,而溴又是一种低沸点液体,高温下将溴原 子导入到铜酞菁分子中一直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尤其高溴代产品的生产非常 困难,需要有更复杂的工艺或设备要求。本发明是结合我公司的以氯磺酸为溶 剂生产颜料绿7的工艺技术,通过催化剂的调整和工艺参数的优化,直接使用 现颜料绿7产品的工艺路线和生产设备,通过溴代或溴氯混合取代而成功地生 产出高性能的黄光酞菁绿粗品产品,最大溴代个数达12以上。
发明内容
通过溴氯代工艺,反应合成高溴代(最高可达12个溴原子)的卤代铜酞菁, 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本发明采用铜酞菁作为母体,氯磺酸为溶剂,硫、氯化硫或磺酰氯类产品作 为反应的促进剂,碱土金属如铁粉、铜粉类,碱土金属卤化物如无水氯化铁、 氯化锑、氯化锌、氯化铜类,碘或氯化碘类作为催化剂,反应温度在30~110 ℃下、反应压力0~0.4MPa下,通过加入不同量的液溴或氯气进行溴氯代取代 反应,最终制得黄光程度不等的黄光酞菁绿粗品产品。工艺过程如下:
溴氯混合取代→稀释打浆→压滤→水洗→碱洗→水洗 →闪蒸干燥→拼混包装→粗品成品
黄光酞菁绿粗品产品,溴氯代总数在14~15个,其中溴代个数在4~13 之间,溴代个数越多,溴的取代难度越高,因此,此发明中,铜酞菁分子上溴 的取代很关键。单独或混合采用铁粉或三氯化铁、三氯化锑、氯化锌、三氯化 铝、氯化铜、碘或氯化碘等类催化剂,有助于溴原子与铜酞菁芳环上氢原子的 亲电取代反应。溴氯代的温度可以控制在30~110℃,溴氯代的压力可以控制在 0~0.4MPa,同时,为了抑制在较高温度下发生副反应,加入硫或氯化硫、磺酰 氯等作为促进剂。反应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低温常压溴代(30~50℃), 第二阶段高温低压溴代(温度50~80℃、压力0.1~0.2MPa),第三阶段高温高 压氯代(温度90~110℃、压力0.2~0.4MPa),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母液稀释 在4~10倍的冰水中,最后通过板框压滤、一次水洗、碱洗、二次水洗到中性 后,经闪蒸干燥、拼混包装制成粗品成品。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1、溴氯取代反应:在反应釜中投入铜酞菁重量3~15倍氯磺酸、0.5~2倍 的反应促进剂、0.02~0.3倍的混合催化剂,在20-40℃下搅拌1~5小时,在 30~50℃、常压下加入铜酞菁量0.5~2倍的液溴、溴化4~12小时;接着在50~ 80℃、压力0.1~0.2MPa下加入铜酞菁量0.5~2倍的液溴、溴化4~12小时; 最后在90~110℃、压力0.2~0.4MPa下加入铜酞菁量0.5~2.5倍的氯气、氯 代反应4~20小时
2、稀释:将反应结束后的母液放入冰水中进行稀释,稀释水量为反应釜母 液的4~8倍
3、压滤洗涤:将稀释好的浆液压滤进板框,使用40~80℃的热水洗涤到PH =2~4、接着使用5~20倍颜料量的0.5~2%的碱水洗涤、最后再使用40~80 ℃的热水洗涤到中性
4、干燥:将洗好的滤饼送闪蒸干燥器干燥,得到水份含量在1.5%以下颜料 绿36干粉产品
5、拼混包装:根据需要,将所生产的单批产品使用拼混机拼混成均匀的产 品,计量包装后使用
综合以上技术方案,给出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中非特 别说明,均指重量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邦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市合成材料厂有限公司,未经亚邦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市合成材料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44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