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烯啶虫胺与噻嗪酮的组合物及其抵制有害生物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3994.3 | 申请日: | 200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1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孔国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孔国顺 |
主分类号: | A01N43/88 | 分类号: | A01N43/88;A01N43/40;A01P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6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烯啶虫胺 噻嗪酮 组合 及其 抵制 有害生物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防治稻飞虱等害虫的复配组合物,涉及含有烯啶虫胺和噻嗪酮等杀虫剂有效成份。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复配组合物用来保护作物抵制有害生物的方法,可以产生比各活性成份单独使用时更高的杀虫效果,具有协同效果。该复配组合物对害虫的成虫和若虫均有效、使用后速效性强、持效期长等。
本发明属于农用化学品领域。
二、背景技术
1.防治稻飞虱等有害生物的需要
稻飞虱包括稻飞虱、灰飞虱、白背飞虱等,近年来因作物栽培、气候、环境生态等因素易暴发成灾,在水稻、小麦生产中急需治理控制,特别需要研究开发农药新品种。烟粉虱也是非常重要的农业害虫,虫体小,繁殖快,为害范围广。主要为害蔬菜、棉花、烟草等作物。这些有害生物不仅刺吸植物汁液,导致植株衰弱影响光合作用等,还传播病毒或诱发病菌,严重影响作物生长,造成减少或绝收。因此,为了有效控制有害生物,十分需要新型、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药剂来控制其危害,达到农业高产的目的,也需要达到食品安全生产的目的。
2.害虫综合治理,药剂科学合理使用的需要
噻嗪酮(英文通用名buprofezin,其它名称:优乐得、扑虱灵)是一种抑制昆虫生长发育的新型选择性杀虫剂,触杀作用强,也有胃毒作用。作用机制为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和干扰新陈代谢,致使若虫蜕皮畸形或翅畸形而缓慢死亡。一般施药后3~7天才能看出效果,对成虫没有直接杀伤力,但可缩短其寿命,减少产卵量,并且产出的多是不育卵,幼虫即使孵化也很快死亡。对半翅目的飞虱、叶蝉、粉虱及介壳虫类害虫有良好防治效果,药效期长达30天以上。对天敌较安全,综合效应好。
烯啶虫胺(英文通用名nitenpyram)属新烟碱类杀虫剂,具内吸、渗透等作用,作用机制为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对成虫和若虫均有效,对有益生物安全。
稻飞虱、烟粉虱等害虫,其若虫、成虫均能危害,并且危害持续时期长,在同一类作物同一个生长季节会世代重叠并多次发生,就需要连续反复多次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在化学防治实践中,除了需要药剂满足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特点外,还要求药剂具有适用性广的 特点,符合农业生产保护作物的需要。
3.保护农药品种、延长品种货架寿命的需要
研究开发一个具有良好市场价值需要8~10年的周期,而一个好品种的经济生命周期应不低于10年,而中国农民的用药习惯是好不容易找到好药,找到了就不放,不考虑综合利用的抗药性的问题。因为单一药剂的使用会加大药剂选择压力,容易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随之而来的就是药效降低或防治无效。因此,从保护烯啶虫胺这个优秀品种的角度出发,避免类似吡虫啉等高抗药性局面的发生,开发烯啶虫胺的复配制剂具有科学性。此外,噻嗪酮属于不易产生抗药性的品种[1庄永林,沈晋良.稻褐飞虱对叶嗪酮抗性的检测技术,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0,23(3):114-117],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可以与其他药剂轮用或合理复配。
三、发明内容
(一)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究发现烯啶虫胺与噻虫嗪对稻飞虱具有增效作用的复配组合物,进而研制环保型、高性能的新制剂,为防治水稻飞虱等重要害虫提供性能优良的药剂,确保粮食高产丰收和食品安全。
1.复配目的
A为了保护烯啶虫胺和噻嗪酮等品种经济寿命,降低单剂用量,减轻药剂选择压力,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或发展,复配是优选方案之一。
B由于稻飞虱是迁飞性害虫,为了提升防治速效性、延长防治持效性、扩大适用性,在筛选大量药剂的基础上,选择烯啶虫胺与噻嗪酮进行复配。
提升速效性方面:噻嗪酮属昆虫生长调节剂,在施药后3~7天才会表现效果,烯啶虫胺属新烟碱类杀虫剂,在施药后2天开始表现活性,因此两者复配是合理的。延长防治持效性方面:噻嗪酮的持效期可达30天以上,烯啶虫胺的持效期在14天左右,在合理的用量范围内,复配剂的持效期比单剂长。扩大适用性方面:飞虱属迁飞性害虫,飞入期以成虫为主,但从不同地区飞入时期是不同的,因此存在发生地成虫、若虫混合发生的情形。烯啶虫胺对成虫和若虫均有效,噻嗪酮对若虫有效,对成虫无效,因此,选择烯啶虫胺与噻嗪酮复配是适当的。
C有利于延缓抗药性产生或发展
从作用机理上分析,噻嗪酮是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烯啶虫胺是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从作用方式上分析,噻嗪酮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烯啶虫胺具有内吸和摄食作用,因此,两者复配具有互补性,有利于延缓抗药性产生。
2.开发前景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孔国顺,未经孔国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39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水两用锅炉
- 下一篇:一种Mini USB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