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内肋U形预制混凝土外壳及其制作工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10023919.7 | 申请日: | 2008-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5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长;支正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大长;支正东 | 
| 主分类号: | E04C3/20 | 分类号: | E04C3/20;E04G13/04;B28B2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09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内肋 预制 混凝土 外壳 及其 制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带内肋U形预制混凝土外壳及其制作工法,采用该U形外壳可制作RC梁(也称新型装配式RC梁)。
背景技术
目前,钢筋混凝土(RC)梁以及结构一般采用传统的整体现浇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通过支模、配置并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建造钢筋混凝土建筑,该工法能切实保证RC结构及构件具有较优越的结构性能并已被工程人员所接受,但是,采用传统施工工法时大量的混凝土均是现场浇筑,不仅存在现场作业量大、工期较长、工人劳动强度高、对环境影响大(如噪音、扬尘、水污染、建筑垃圾多以及质量受环境影响大)等缺陷,而且难以保证工程质量。所以,发展绿色建筑、提倡绿色施工、实现建筑工业化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措施。另外,与现浇施工工法相比,采用U形预制混凝土外壳制作RC梁及结构有利于绿色施工,因为装配式施工更能符合绿色施工的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等要求,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包括降低噪音、防止扬尘、减少环境污染、清洁运输、减少场地干扰、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和能源,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装配式RC梁及结构在较大程度上减少建筑垃圾(约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竹木材、废弃混凝土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制作装配式RC梁的带内肋U形预制混凝土外壳以及期制作工法。
该U形外壳采用普通混凝土制作预制外壳,当然混凝土也可以采用塌落度较大的高流动性混凝土,浇筑的效果更佳,制作更方便。U形混凝土外壳内侧有沿U形外壳高度方向且向内突起的内肋,内肋可以作成三角形、梯形、半圆形等。钢筋混凝土梁的箍筋浇筑在U形外壳内,箍筋在两肢在U形外壳内突的肋内,这样保证后插主筋到U形混凝土外壳外表面的距离为RC梁的保护层厚度。从而预制U形外壳不仅质量轻,容易吊装,而且适用于RC梁的制作,确保箍筋、主筋位置与普通RC梁的箍筋、主筋一致。
带内肋U形预制混凝土外壳的制作工法包括:外模、支架、内模、卡件,其中内模由挡板、带肋的板1、板2以及内模安装螺栓组成。工法一:浇筑混凝土前,先安装外模,浇注U形外壳底部混凝土;然后,组装内模、定位箍筋,将装有箍筋的内模吊入内模内并定位;最后浇筑U形侧板的混凝土,混凝土土凝固后拆模养护。工法二:先安装外模;然后,组装内模、定位箍筋,将装有箍筋的内模吊入内模内并定位;最后浇筑U形外壳底部、侧板的混凝土,混凝土土凝固后拆模养护,这是混凝土的流动性适当增大,保证外壳底部混凝土浇筑密实。
带内肋U形预制混凝土外壳及其制作工法的优点是:
(1)带内肋U形外壳可以作为钢筋混凝土梁的施工模板,大大减少模板的使用量,有利于节约木材等资源;
(2)根据设计RC梁的主筋浇筑在带内肋U形预制外壳内,节约大量绑扎钢筋的工作量;
(3)带内肋U形外壳质量较轻,对吊装设备的要求较低,施工现场的现有吊装设备完全能满足吊装有求;
(4)带内肋U形外壳带内肋,这是本发明的独创之处,能够很好保证核心混凝土与预制外壳的可靠粘结和共同工作;
(5)带内肋U形预制外壳的制作工艺的内模是本发明的特色,梯形横截面的挡板既成形内肋,同时也起定位箍筋的作用,保证薄壁U形外壳的壁厚达到RC构件的保护层厚度;
(6)内模的拆模方法是本发明的创新点,将两片内模的错位、内收后抽出,保证“快速抽芯成形”工法的实现。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带肋U形外壳预制核心现浇钢筋混凝土梁的示意图。
图2是外侧模的示意图。
图3是支架的示意图。
图4是内模部件的示意图。
图5是内模及箍筋组装的示意图。
图6是内模挡板组装的示意图。
图7是组装完成的模板示意图。
图8是预制U形混凝土外壳的成品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综上所述,带内肋U形预制混凝土外壳可以应用钢筋混凝土梁的制作,带内肋U形预制混凝土外壳可以作为钢筋混凝土梁的施工模板,大大减少模板的使用量,有利于节约木材等资源,节约大量绑扎钢筋的工作量和现场混凝土的浇筑量,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发展绿色建筑。U形预制混凝土外壳的制作工法确保U形外壳的快速制作成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大长;支正东,未经张大长;支正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39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凝土口撑及其制作方法,专用模具
- 下一篇:液压步履式超软层插板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