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氯气洗消剂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23167.4 | 申请日: | 200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2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胡源;伍昱;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68 | 分类号: | B01D53/68;B01D53/78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祥虬 |
地址: | 230026***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氯气 洗消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氯气洗消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含有机还原剂和表面活性剂的氯气洗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氯气泄漏的主要处理方法有化学洗消法和物理洗消法。
现有化学洗消法通常采用大量水或添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或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水来吸收中和氯气。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66991A提出的一种氯气泄露的洗消方法,用硫代硫酸钠、碘化钾或氨水等还原性无机盐溶于水中喷洒在染毒区域或受污染物质表面,进行反应吸收;而在2006年全国烧碱行业技术年会论文集中,陈维杰等发表的《液氯外溢事故中氯气吸收剂的选择》第211页中也提到:“在化工生产中,用于吸收氯气的产品,除了烧碱,常用的还有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钠、碘化钾;”烧碱能使氯气有效地转化为次氯酸盐;氯气溶于水后,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并电离除H+,碱液加入后,OH-与H+中和生成H2O分子,平衡向H2O分子的方向移动,其吸收机理为:
Cl2+H2O→HClO+HCl
HClO+HCl+2NaOH→NaOCl+NaCl+2H2O
从理论上讲,只要有足够的OH-离子,氯气的吸收就可以继续进行下去。但是,由于反应生成的产物是次氯酸盐和氯化物的混合体,次氯酸盐在自然环境下会继续反应,可能造成二次污染;而使用还原性试剂如硫代硫酸钠、碘化钾等,反应结果会生成沉淀碘或酸雾:
KI+CL2=KCL+I2
Na2S2O3+4Cl2+5H2O=2NaCl+2H2SO4+6HCl
因而仍会造成污染。
现有物理洗消法采用吸附垫、活性炭等吸附能力强的物质,吸附回收后转移处理;对染毒空气可用水动排烟机吹散降毒,也可对染毒区暂时封闭,依靠自然条件如日晒、风吹等使毒气消失;也可用喷雾水进行稀释降毒。物理洗消法不能在本质上消除氯气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利用吸附剂的话,还要对吸附后产物进行处理,增加处理步骤,且其处理方法还有待考虑。
上述现有传统方法在氯气大量泄漏及恶劣环境条件下,都难以做到真正的无害化处置,且往往会使氯气的危害转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以有机还原剂为主要成分,加有表面活性剂的氯气洗消剂,使用其水溶液,可喷射形成还原性水雾和泡沫层来覆盖包裹氯气,以减小氯气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尤其是减小氯气及其残留物的氧化性污染。
本发明氯气洗消剂,其特征在于由按占洗消剂总质量89.8~96%的有机还原剂、占3~10%的表面活性剂、0.1~0.5%的增稠剂聚乙烯醇和0.1~0.5%的增泡稳定剂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混合得到;所述有机还原剂选自可溶性的草酸盐、柠檬酸盐、抗坏血酸、淀粉、葡萄糖、果糖、酒石酸盐、苹果酸盐或乳酸盐;所述草酸盐选自草酸钠、草酸钾或草酸铵;所述柠檬酸盐选自柠檬酸三钠及其酸式盐、柠檬酸三钾及其酸式盐或柠檬酸三铵及其酸式盐;所述酒石酸盐选自酒石酸钠、酒石酸钾或酒石酸铵;所述苹果酸盐选自苹果酸钠、苹果酸钾或苹果酸铵;所述乳酸盐选自乳酸钠、乳酸钾或乳酸铵;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钠盐(MES)、椰油酰胺基丙基甜菜碱(CAB-30)、α-烯基磺酸钠(AOS)、氟表面活性剂或乙氧基化烷基硫酸钠(AES)。
洗消使用时,将本发明的氯气洗消剂稀释成质量百分浓度为0.3~10%的水溶液,采用细水雾喷头喷洒到氯气泄漏区域。
由于本发明氯气洗消剂利用了物理稀释和化学反应相结合的物理化学复合处理技术,从而达到了氯气的无害化洗消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31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