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造纸废水深度处理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022338.1 | 申请日: | 2008-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7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 发明(设计)人: | 陈祥宏;程寒飞;裴圣;马宗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70;C02F1/52;C02F1/50;C02F11/12;C02F103/28 |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宗如 |
| 地址: | 243005***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造纸 废水 深度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造纸废水深度处理后回用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造纸废水在经二级生化处理后进行深度处理的脱色工艺。
背景技术
造纸工业废水属于高色度、高碱度、高有机污染物、可生化降解性低的高难度工业废水,废水中含有多种烃、酚、酸、苯、蒽、醌等有机物及其衍生物、聚合物、卤代物,尤其是木质素更是难以生化降解。造纸企业对其废水一般都进行了二级生化处理,甚至三级处理,但其出水的化学需氧量(简称COD)一般在150mg/L以上,色度的稀释倍数大于64倍,而5日生化需氧量(简称BOD5)通常都很低,采用常规的生化法深度处理工艺,无法进一步使其COD与色度大幅度降低。通过对二级处理排放的废水组份研究,表现色度的物质是该废水COD的主要来源,要想COD满足要求,必须降低其色度,废水的脱色处理是关键工序。
造纸废水的深度处理主要的就是解决其脱色问题,同时,造纸废水的脱色是水处理界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对于脱色处理的常规工艺为吸附法、氧化法、高效脱色工程菌、电解法、UF+RO(超滤+反渗透)膜法等。但这几种常规的工艺都存在缺陷:吸附法需要投加大量吸附剂,吸附饱和后失效,成本高且产生大量的污泥;氧化法(臭氧、双氧水、次氯酸等)对该造纸废水的脱色效果不明显,达不到脱色的目的;高效脱色工程菌需要的条件苛刻,难以在工程化应用;电解法效果好,但电耗高,导致运行成本无法接受;UF+RO膜法对降低悬浮物(SS)、脱盐效果非常好,但对于引起造纸废水色度的木质素的去除效果有待验证,且其建造成本与运行费用都非常高。要想降低脱色成本并能达到好的脱色效果,必须改变传统的脱色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且成本低廉的造纸废水深度处理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造纸废水深度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经二级生化处理后的造纸废水引入微曝气铁还原床,在微曝气铁还原床中装填铁屑,造纸废水在微曝气铁还原床中进行还原反应;
②将步骤①处理后的出水引入混凝池中,在混凝池中加入混凝剂和助凝剂,促使水中的颗粒凝聚;
③将步骤②处理后的出水引入沉淀池中进行泥水分离;
④将沉淀池的出水引入过滤池中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出水经杀菌消毒后,引入回用水管网;
⑤将沉淀池中的污泥以及过滤池中的反冲洗排污水引入污泥浓缩池,经脱水后外运处置;同时,脱水滤液和污泥浓缩池的溢流液引入混凝池中进行再处理。
在步骤①进行过程中,向微曝气铁还原床通入空气,以增大微曝气铁还原床中还原反应的反应速度。
所述的微曝气铁还原床的控制参数为铁屑充填率2%~4%、铁屑填料层的高度为1.2~1.5m、待处理废水在微曝气铁还原床内的停留时间30~60min、废水上升流速3.5~4m/h、水回流比100%~200%,且铁屑为已经去除其表面油膜和氧化膜的铁屑。
在步骤②中加入的混凝剂为PAC,其投加量为50~200mg/L;在步骤②中加入的混凝剂为改性的膨润土或改性的凹凸棒土,其投加量为20~50mg/L。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23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酸二烷基酯的工业分离方法
- 下一篇:含胺脂质和其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