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脑打印墨盒自动加墨机及加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1150.5 | 申请日: | 2008-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8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浩 |
主分类号: | B41J2/175 | 分类号: | B41J2/175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静安 |
地址: | 210024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脑 打印 墨盒 自动 加墨机 方法 | ||
1.电脑打印墨盒自动加墨机,包括置于机壳内的管道、真空分配器、真空阀、量墨管、抽残墨罐、残液罐、真空泵或压缩机和置于机壳外侧的真空表、抽残墨连接头、注墨连接头、墨盒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气分离器、量墨泵、显示屏、键盘、控制单元和包含负压注墨阀、第一正压阀、第二正压阀、抽残墨阀的电磁阀,所述真空分配器上的一分配气接口通过管道连接抽残墨阀的一常开接口,其余的分配气接口则分别通过管道和真空阀连接一量墨管上端的一接口,量墨管上端的另一接口通过管道连接量墨泵,量墨泵下端连接墨水瓶,量墨管下端通过管道连接注墨连接头,抽残墨阀的另一常开接口与水气分离器上端的一接口连接,抽残墨阀的常闭接口与抽残墨罐上端的一接口连接,抽残墨罐上端的另一接口通过管道与抽残墨连接头连接,水气分离器上端的另一接口通过管道和三通分别与第一正压阀一常开接口和第二正压阀的常闭接口连接,第一正压阀的另一常开接口通过管道和三通分别与负压注墨阀的一常开接口和真空表连接,负压注墨阀的另一常开接口通过管道与真空泵或压缩机的负压接口连接,真空泵或压缩机的正压接口通过管道及消声器罐连接第二正压阀的另一常开接口,真空分配器、水气分离器和抽残墨罐下端分别通过管道与残液罐连接,墨盒夹具、显示屏和键盘安装在机壳的外侧面上,控制单元通过对应连接线与真空阀、量墨泵、显示屏和键盘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打印墨盒自动加墨机,其特征在于在负压注墨阀一常开接口与真空泵或压缩机的负压接口连接的管道上设有干燥器和单向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打印墨盒自动加墨机,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正压阀的所述另一常开接口与所述真空泵或压缩机正压接口连接的管道上设有所述消声器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打印墨盒自动加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由主控制器、子控制器、控制电路、键盘电路、存储器、时钟芯片组成,控制电路、键盘电路和显示屏分别通过子控制器的I/O接口与子控制器连接,存储器、时钟芯片分别通过主控制器的I/O接口与主控制器连接,子控制器与主控制器通过串口进行通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打印墨盒自动加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夹具由安装板、顶板、注墨头、定位块、活动底板、活动底板固定架、拉环、和弹簧组成,所述顶板和活动底板固定架分别固定在安装板的上、下部,两定位块中间相隔一定距离地置于安装板的中部,活动底板通过下方设置的滑杆滑接在活动底板固定架的滑槽孔中,在该滑槽孔底部与滑杆台阶面之间置有弹簧,在弹簧受压时,使活动底板向远离顶板方向移动,在弹簧不受压时,使活动底板向接近顶板方向移动,拉环连接在所述滑杆的末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加墨机的自动加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电脑打印空墨盒夹持到所述加墨机对应位置的夹具上;
2)打开电源开关,使压缩机或真空泵工作;
3)按动该对应位置上的位置编号按键,该位置上的指示灯亮,对应的真空阀打开,量墨管和所述墨盒被抽真空;
4)通过量墨按键设定加墨值,并在显示屏上显示设定的加墨值;
5)按确定键,对应位置的量墨泵打开,墨水被泵入对应量墨管,所述显示屏显示的加墨量随泵入量的增加而同步减少,到规定的加墨量后量墨泵自动关闭,将该次注墨的时间、注墨的品种、墨水的颜色、注墨量写入所述加墨机的存储器中,显示屏上的加墨量归零;
6)根据空墨盒的类型确定负压或正压加墨:负压加墨,打开负压注墨阀,量墨管内的墨水注入到所述空墨盒内;正压加墨,打开正压注墨阀,量墨管内的墨水注入到所述空墨盒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自动加墨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墨的初始设定值为3毫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自动加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墨按键分为:默认累加按键,按每按动一次该按键增加0.5毫升的步进值累加;默认累减按键,按每按动一次该按键减少0.5毫升的步进值累减;大容量累加按键,按每按动一次该按键增加50毫升的步进值累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浩,未经王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115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