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纵包线张力自动控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021115.3 | 申请日: | 2008-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5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 发明(设计)人: | 胡卫平;颜君;黄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泓淋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13/26 | 分类号: | H01B13/26 |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伟军 |
| 地址: | 215500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纵包线 张力 自动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线电缆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纵包线张力自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纵包线即为箔带,箔带例如铜箔带或铝箔带等。为了使导线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通常要在挤复有内护套的线芯外先纵包箔带,然后再在外面编织由金属丝如钢丝、铝镁合金丝或铜包不锈钢丝等等所构成的屏蔽层。在线芯外纵包纵包线和编织金属屏蔽层的工作由业界所惯用的编织机来担当,为了察知纵包线是否具有张力,通常在编织机上配备有张力感应器,一旦纵包线出现断裂或用尽,那么由张力感应器感知并且将信号反馈给编织机的电气控制器,使编织机停机。很明显,张力感应器仅能对纵包线的断线和纵包线用完后作出反应,即只有在无张力时作出反应,而不能对纵包线的张力大小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只要纵包线未出现断裂或用尽,那么编织机便不会因纵包线的张力偏大或偏小而停机。然而,实际的情形却却需要保障纵包线在恒定的张力下引入到编织机内进而纵包到线芯外,如果纵包线的张力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纵包线的浪费及不良品率几率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能有效地控制纵包线张力而藉以防止浪费纵包线和出现不合格品率的纵包线张力自动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纵包线张力自动控制装置,它包括一张力感应器、摆杆和导辊,张力感应器安装在编织机上,该张力感应器具有第一、第二感应脚,第一、第二感应脚各由信号线与编织机的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的摆杆联结在张力感应器上,并且摆杆上端的摆杆触头与所述的第一、第二感应脚相对应,而摆杆的下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还构成有一弯折部,所述的导辊设在弯折部上,所述的第一、第二感应脚在所述的张力感应器上的位置彼此构成为对角关系,所述的摆杆上端的摆杆触头位于第一、第二感应脚之间,所述的张力感应器上并且在具有所述的第一、第二感应脚的同一侧延设有一摆杆轴,所述的摆杆通过摆杆座联结在摆杆轴上。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弯折部的形状呈L形。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导辊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呈工字形。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优点:不仅能对纵包线断线或用完作出反应而使编织机停机,而且能对纵包线的张力偏大或偏小作出反应且同样使编织机停机,因此可确保纵包线在恒定的张力下进入编织机内绕包到导线即线芯外,既有利于避免浪费纵包线,又有助于确保纵包线的纵包节距一致而避免不良品率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结构兼应用例示意图。
图2为纵包有纵包线并且在纵包线外编织有屏蔽层的导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给出了编织机4,在编织机4的外侧部配备有纵包线供线装置5,该纵包线供线装置5的结构是与已有技术中的结构相同的,包括基座51、纵包线盘轴52、第一、第二轴承座55、53、过渡杆54、弹簧56、弹簧调整套57,基座51固定在编织机4的外侧壁上,纵包线盘轴52以悬臂状态地固定在基座51上,第一轴承座55通过轴承551设在纵包线盘轴52上,第二轴承座53同样地通过轴承设在纵包线盘轴52上,过渡杆54设在基座51上并且位于纵包线盘轴52的上方与纵包线盘轴52平行,弹簧56套置在纵包线盘轴52上,一端与第一轴承座55接触,另一端与套置到纵包线盘轴52上的弹簧调整套57接触,弹簧调整套57通过定位螺钉571与纵包线盘轴52固定。本发明所推荐的纵包线张力自动控制装置在编织机4上的位置是处于纵包线供线装置5的上方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泓淋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未经常熟泓淋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11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