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成自供油超级免动力型四五齿摆线全液压转向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20802.3 | 申请日: | 200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7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龙;秦志文;张强华;徐华伟;宋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液压件厂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H25/12 | 分类号: | B63H25/12;F15B1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朝旭 |
地址: | 21200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供油 超级 动力 四五 摆线 液压 转向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转向器,尤其是一种摆线全液压转向器,属于液压传动与控制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申请人了解,目前在国内外小型船艇领域采用的液压转向器的基本结构为阀体一端装有支撑阀芯,另一端装有位于隔盘和后盖之间的摆线针轮啮合副;阀体的内孔通过阀套安装制有流道的可转位阀芯;阀芯中装有联动轴;联动轴的一端通过拨销与阀套衔接,构成与阀体流道配合的转阀配流结构;联动轴的另一端通过花键齿轮副与摆线针轮啮合副的转子衔接,构成摆线计量马达。现有此类转向系统基本能满足微型非道路车辆的转向性能要求,但是,由于转向器与油箱为分体结构,因此结构松散,制约了船艇的小型集成化的发展,无法满足国际小型船艇市场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通过结构改进,提出一种将转向器及其油箱有机结合在一起的集成自供油超级免动力型四五齿摆线全液压转向器,从而使其结构紧凑,满足小型化发展的需求。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集成自供油超级免动力型四五齿摆线全液压转向器阀体一端支撑可转位阀芯,另一端装有位于隔盘和后盖之间的摆线针轮啮合副;所述阀体的内腔安装制有流道的阀套、阀芯;所述阀芯中装有联动轴;所述联动轴的一端通过拨销与阀套衔接,构成与阀体流道配合的转阀配流结构;所述联动轴的另一端通过花键齿轮副与摆线针轮啮合副的转子衔接,构成摆线计量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形成储油外腔,所述储油外腔通过阀体上的流道与内腔中转阀配流机构流道的进、出油口连通。
这样,转向器工作时,储油外腔里的液压油通过阀体上的流道进入内腔,并经配流后进入转定子摆线马达,输出到油缸,最后返回到储油外腔,形成油流循环。本发明的集成自供油超级免动力型四五齿摆线全液压转向器由于创造出阀体的内外双腔结构,因此使油箱与转向器有机集成为一体,与现有技术的分体结构相比,不仅结构十分紧凑,显著节省了安置空间,可以充分满足小型化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无需外挂油源及动力源,可以实现自供油功能,并且输油流道十分短捷,因此有助于提高转向器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转向系统液压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位置剖面图。
图4为图2的B-B位置剖面图。
图5为图2中阀体、阀套、阀芯中位时的分解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6为图2中转子、定子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集成自供油超级免动力型四五齿摆线全液压转向器基本结构如图3所示,主要零件有:阀芯1,防尘圈2,X形密封圈3,挡环4,推力滚针轴承5,阀体6,阀套7,弹簧片8,拨销9,垫片10,联动轴11,堵头12,O形密封圈(15×2.4)13,O形密封圈(60×1.5)14,隔盘15,定子16,后盖17,O形密封圈(9.5×1.8)18,转子19,限位柱20,径向孔21,注油口22。
该转向器的阀体6一端装有支撑可转位阀芯1,另一端装有位于隔盘15和后盖17之间的摆线针轮啮合副。底部(参见图2)设有油口L、R和P、T,其中,P口和T口用实心螺栓封堵。该阀体的内腔中通过阀套7安装制有流道的阀芯1,阀芯1与前端的伸出端构成一体的传动轴。该阀芯中装有联动轴11。该联动轴的一端通过拨销9与阀套7衔接,构成与阀体流道配合的转阀配流结构。联动轴11的另一端通过花键齿轮副与摆线针轮啮合副的转子19衔接,构成摆线计量马达。改进之处是,阀体1的外壳形成与内腔隔离的四个均布的弧形储油外腔6-5,此四个弧形储油外腔之间通过位于阀体前、后的两道弧形沟槽6-4相互连通,构成取代外置油箱的集成油箱(参见图4、图5),其优点是工艺方便,阀体强度好,并且储油外腔之间的沟通非常流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液压件厂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镇江液压件厂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08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米营养粉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模具中的冲孔切换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