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净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0726.6 | 申请日: | 2008-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4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张镜波;杨瑜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1/28;C02F1/32;C02F1/50;C02F1/6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夏 平 |
地址: | 226009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净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强大杀(抑)菌功能的低压纳滤净水器装置。
背景技术
过去的纳滤或者反渗透净水器常见的工艺流程是无纺布、粗滤颗粒活性炭(GAC)、精滤颗粒活性炭、自来水增压泵、纳滤膜或者反渗透膜、压力储水罐和后置颗粒活性炭。这种净水器的反渗透或者纳滤膜的进水压力要求比较高,一般的市政自来水的水压达不到其要求,必须要增加一个体积和功率都比较大的增压泵,这就大大提高了净水器的耗电量,增加了资源的消耗。同时,该工艺流程比较复杂,需要的滤芯数目比较多,更换比较频繁,操作繁琐。
这种净水器另外一个重大隐患就是如果净水器在一段时间内没有使用,或者仅仅是一个夜晚没有使用,净水器的出口处和后置颗粒活性炭滤芯内部就会滋生大量的细菌,使得出水的菌落总数达不到GB 5749-2006的要求。由于后置颗粒活性炭的多孔特性,非常利于细菌和的生长,再加上其强大的吸附性能,使得净水器的清洗难以有效进行。因此,长期直接饮用这样的净水对人体健康是极其有害的。
近年来,多种高效杀菌抑菌技术如紫外杀菌,超滤除菌等的进展使得净水器出水的卫生安全可以在技术上得到保证,但是它们与净水器的传统工艺的结合都存在工艺过于复杂,成本较高,使用寿命不长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净水器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又具有强大杀(抑)菌功能的低压纳滤净水器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一种净水器,包括:与自来水相通的无纺布组件,与所述的无纺布组件相通的颗粒活性炭组件,安装于所述的颗粒活性炭组件后并与其相通的纳滤膜组件,以及与所述的纳滤膜组件出水口相通的储水桶。
在本发明的净水器中,可以将无纺布步骤和颗粒活性炭步骤组合起来,即使用具有无纺布和颗粒活性炭的组合滤芯,从而构成一种比较优选的净水器,包括:具有无纺布和颗粒活性炭的组合滤芯,安装于所述的组合滤芯后并与其相通的纳滤膜组件,以及与所述的纳滤膜组件出水口相通的储水桶。从而整个装置当中只有组合滤芯前处理柱和膜滤柱两个过滤柱,大大简化了净水器的结构。
本发明还包括与储水桶相通的具有定时自动排水功能的排水系统,通过选择自动排水时间,可以排尽储水箱当中长时间未使用的净水。
本发明的净水器还可以包括与储水桶的出水口相通的杀菌系统;其中杀菌系统可以是KDF滤料(即KDF过滤器,Kinetic Degradation Filtration,一种铜锌合金)、紫外灯、载银活性炭、超(微)滤膜等,也可以是银电极、杀菌沸石、臭氧系统等等;优选采用KDF过滤器。在出水口与杀菌系统之间还可以设有具有保证杀菌系统压力的低压出水泵。
本发明的净水器不仅减少了增压泵、压力储水罐和后置活性炭等组件,有效降低净水器本身的成本和能耗,还可以进一步去除净水中的细菌并抑制细菌生长,能使出水细菌降至非常少的含量,同时KDF滤料当中锌元素的适量溶出也可以起到补锌的附加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常见的纳滤或者反渗透净水器系统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净水器系统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净水器系统图。
图中,1-自来水,2-阀,3-无纺布,4-粗活性炭,5-精活性炭,6-增压泵,7-纳滤,8-排水阀,9-压力储水罐,10-后置活性炭,11-组合滤芯,12-储水桶,13-低压出水泵,14-杀菌系统,15-排水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的净水器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的系统,无纺布和颗粒活性炭组合滤芯11的入口通过阀门2连通自来水1,无纺布和颗粒活性炭组合滤芯11的出口与纳滤膜组件7的入口相通,纳滤膜组件7的出水通入储水桶12,储水桶12连通具有定时自动排水功能的排水系统15。市政自来水依次通过无纺布和颗粒活性炭前处理组合滤芯11、纳滤膜7,净水进入储水桶12储存备用,当储水桶12内储存的净水超过自动排水系统15所设定的时间后,未使用的净水可以通过排水系统15完全排出,防止细菌滋生。纳滤膜7处理得到的浓水通过排水阀8排出。该工艺无需自来水增压泵6,可以在自来水压力在0.1MPa以上的条件下使用,并且出水细菌含量很少。
比较例1
以图1所示的系统A,即净水依次经过无纺布3、粗滤颗粒活性炭4、精滤颗粒活性炭5、自来水增压泵6和纳滤膜7处理后进入压力储水罐9备用,最后通过后置颗粒活性炭10出水,同实施例1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07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