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袋结合除尘用过滤材料及其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9924.0 | 申请日: | 2008-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0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沈雪松;李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9/08 | 分类号: | B01D39/08;B01D39/04 |
代理公司: | 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葛 雷 |
地址: | 226009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合 除尘 过滤 材料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袋结合除尘用过滤材料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大气环境的质量要求将越来越高,为控制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活和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我国已于2004年开始实施新修订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三时段规定了火电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提出到2005年和2010年火电厂应执行的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限值,其中烟尘排放标准为50mg/m3已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
目前,在化工、电力、冶金行业中广泛使用的主要有电除尘器、袋除尘器和电袋复合除尘器,电袋结合式除尘器是近年新出来的技术,有效的弥补了电除尘和袋除尘的不足,相互取长补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单单采用电除尘不仅制造成本高,而且电除尘对粒径在0.1~0.5μm粉尘的捕集效果较差。单使用袋式除尘,不仅初期成本高而且也不适合电除尘项目的改造。电袋结合除尘不仅适应了当前对电除尘器改造的需求、节约成本、加快除尘器改造的进程,而且为开辟新的更有效的烟气除尘途径作了积极的尝试。作为构成用于过滤从煤炭锅炉、垃圾焚烧炉或者金属熔炼炉等排出的高温烟气的过滤材料的纤维,耐热性和耐化学药品性优良的聚苯硫醚(以下简称为PPS)纤维,玻璃纤维,间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间位芳纶纤维),PTFE纤维,聚酰亚胺纤维值得考虑。尤其PPS纤维具有优良的耐水解性,耐酸性和耐碱性,因此在煤炭锅炉除尘用过滤袋中广泛使用。
使用PPS、PTFE等高性能细纤维为原料的过滤材料(如纯PPS滤材、ePTFE覆膜滤材)的过滤性能优良,但是细纤维制成的滤材价格昂贵,而且由于电袋结合,经过电除尘的过滤后进入袋除尘的粉尘量已大量减少,对袋除尘的粉尘负荷已不大,因而没有必要使用昂贵的细纤维,粗纤维制成的过滤袋就能够满足要求。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适用于电袋除尘、性能优良且价格较低的耐高温纤维过滤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压损、高过滤性能的过滤材料及用途。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方法实现:
一种用于电袋结合除尘机的过滤材料,其特征是:该过滤材料有三层结构:过滤面层、非过滤面层、中间层,其中过滤面层和非过滤面层是由平均直径为20~200μm的耐热性纤维组成的纤维网,中间层为织物增强层。
过滤材料的孔隙率为40%-90%。
根据JIS L 1096标准,该过滤材料的克重在400-800g/m2之间,其中过滤面层的克重在70-600g/m2,非过滤面的克重在70-300g/m2,引张强度在500N/5cm以上。
其中构成中间织物增强层的纤维为耐热性纤维。该耐热性纤维可以是短纤维也可以是复合长丝。
纤维网经过了表面烧毛、表面轧光、光亮加工、表面涂层、覆膜、浸渍中的一种或多种后加工处理。
用于电袋结合除尘用过滤材料在制备过滤袋中应用。
在本发明中,所谓的过滤面层表示在表面过滤用过滤材料中,包含粉尘的空气最初和过滤材料接触的面,即表示在过滤材料表面捕集粉尘而形成粉尘层的面。另外,将其相反侧的面,即去除了粉尘的空气排出的面定义为非过滤面层。本发明中,所谓的中间织物增强层是指由纱线交织形成的一种稀疏织物层,通过使用织物增强层能够使过滤材料有着一定机械强度。
在过滤面和非过滤面中都采用了100%的直径在20~200μm的耐热性纤维。当纤维平均直径小于20μm时,纤维的价格较高在电袋结合式除尘机中并不适合;当纤维平均直径大于200μm时,用此纤维制成的过滤材料的过滤性能降低将无法达到排放标准。作为形成上述过滤材料的纤维,从能得到更高的粉尘捕集效率来看,优选纤维平均直径在20~100μm的耐热性纤维;更优选纤维平均直径在20~60μm的耐热性纤维。这里纤维的平均直径是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所测量的50根纤维直径的平均值。过滤面,就表面过滤用耐热性过滤材料而言,是指含粉尘的气体最初与耐热性过滤材料接触的一面,粉尘被耐热性过滤材料表面捕集,形成粉尘层的一面(即气体流入面)。这里非过滤面是指气流流入面的对应面,气流由此面排出,又称气流流出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99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起泡剂
- 下一篇:油品中颗粒物的聚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