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断路器合闸准备指示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19713.7 | 申请日: | 2008-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6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全凯帆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04 | 分类号: | H01H71/04;H01H9/16 |
代理公司: | 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夏哲华 |
地址: | 212200江苏省扬中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断路器 合闸 准备 指示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压输配电设备,涉及低压断路器的操纵机构部件,具体是一种用于断路器弹簧操纵机构的断路器合闸指示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断路器弹簧操纵机构一般都具有能够在操作面板上显示工作状态的状态显示机构,通常的状态显示机构包括用来提示操作者断路器处于分闸或合闸状态的分合闸指示机构和用来提示操作者弹簧储能机构是否已储能就绪的储能状态指示机构。该功能的实现方式一般是设置杠杆结构的分合闸指示件和储能指示件,通过与分合闸机构和储能机构联动的部件带动分合闸指示件和储能指示件在不同的指示位置之间摆动,指示件前端的标志牌就可以在带有显示窗口的面板上显示不同的工作状态。在进行断路器的合闸操作时,必须满足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并且储能机构已储能的条件,虽然操作者能够通过上述已有的各指示机构的提示判断合闸准备是否就绪,但由于没有对合闸准备就绪状态进行直接的提示,因此依然给操作者的操作带来不便,也容易发生误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现有状态指示机构的结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供一种能够明确地指示断路器合闸准备就绪状态的断路器合闸准备指示机构。
本发明的断路器合闸准备指示机构包括有杠杆结构的分合闸指示件和储能指示件,分合闸指示件和储能指示件的中部均穿接在同一根转轴上作为摆动的支点;在此基础上还设置有一个合闸准备指示件,该合闸准备指示件的中部也穿接在上述的转轴上并可以转轴为支点摆动,合闸准备指示件的穿接位置位于分合闸指示件和储能指示件之间,合闸准备指示件的前端设置标志牌;合闸准备指示件的后段连接有一根与转轴平行的挡杆,同时在分合闸指示件和储能指示件的后段分别设置有第一阻挡面和第二阻挡面,所述挡杆向两侧延伸至第一阻挡面和第二阻挡面的上方。在合闸准备指示件与转轴之间还设置有可使合闸准备指示件后段向下摆动的弹簧。
在转轴的前方,还设置有一个与转轴平行的限位轴,同时在分合闸指示件、合闸准备指示件以及储能指示件的前段的基体上分别开有以转轴中心为圆心的弧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轴贯穿了三个指示件上的限位槽。
本发明结构简单,其实现方式是在传统状态指示机构的转轴上直接增加并列的指示件,因而易于实现,同时利用挡杆与现有指示件上阻挡面的配合,能够实现准确提示合闸准备就绪的目的,方便了操作者,避免了误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分合闸指示件与合闸准备指示件配合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状态的一侧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储能指示件与合闸准备指示件配合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状态的一侧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该本发明的机构除了包括与传统结构相似的分合闸指示件1和储能指示件2外,还包括一个合闸准备指示件3,分合闸指示件、合闸准备指示件和储能指示件的中部依次穿接在同一根转轴4上,并可以转轴为支点上、下摆动。合闸准备指示件的前端设置有用来在操纵机构面板的窗口上显示状态信息的标志牌5,合闸准备指示件的后段连接有一根与转轴平行的挡杆6,同时在分合闸指示件和储能指示件的后段分别设置有第一阻挡面7和第二阻挡面8,所述挡杆向两侧延伸至第一阻挡面和第二阻挡面的上方。
在进行断路器合闸操作时,只有当分合闸指示件1指示分闸并且储能指示件2指示已储能,此时分合闸指示件后段和储能指示件后段的第一阻挡面7和第二阻挡面8均已向下移动,合闸准备指示件3后段的挡杆6失去了阻挡,合闸准备指示件才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摆动至准备就绪位置,通过显示在面板窗口处的标志牌5提示操作者可以合闸,附图所示实施例是通过弹簧9来驱动合闸准备指示件摆动到准备就绪位置。
此外,在转轴的前方,还设置有一个与转轴平行的限位轴10,同时在分合闸指示件、合闸准备指示件以及储能指示件的前段的基体上分别开有以转轴中心为圆心的弧形的限位槽11,限位轴10贯穿了三个限位槽11,从而可对各指示件摆动的极限位置进行限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全凯帆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大全凯帆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97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