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修复土壤多环芳烃-铜复合污染的淋洗剂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9385.0 | 申请日: | 2008-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4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郭红岩;孙媛媛;纪靓靓;王巍;尹颖;王晓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C09K17/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009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修复 土壤 芳烃 复合 污染 淋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中的土壤污染治理领域,更具体的说是用于同时修复土壤多环芳烃-铜污染的淋洗剂及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由于工业”三废”排放、不合理的污水灌溉、污泥使用、垃圾和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物质,造成多种无机、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累积。据报道,我国受重金属污染土地约2000万hm2,受农药污染土地1300-1600万hm2,其中污染比较严重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hm2,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不仅可以通过迁移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水体污染,严重影响了环境质量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可被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鉴于土壤污染危害的严重性,污染土壤的修复在国际上受到了高度重视,并成为国内外环境界研究的热点。
土壤污染的修复有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淋洗法是土壤修复方法的一种,该方法是一个污染土壤和淋洗液间的高能量接触、从污染土壤、污泥、沉积物中去除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过程,包括了物理、化学多机制的修复工艺,能够实现危险物质的分离、隔离、体积减少和/或危险物质的无害化转变,然后对含有污染物的淋洗液进行处理,回收淋洗剂循环利用。由于该方法淋洗效率高,在有机、无机污染高浓度场地修复方面均有很大潜力,在经济上与其他方法相比也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在国际受到广泛关注。通常,酸淋洗剂和金属配体淋洗剂在土壤淋洗法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最为有效:盐酸、硝酸等强酸能有效地去除矿区土壤中的重金属;EDTA、NTA等金属螯合剂,由于其与重金属有较强的配合能力,已广泛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淋洗修复。与修复重金属污染类似,有机污染土壤的淋洗研究主要围绕如何提高污染物的解吸率、增强其在淋洗液中的溶解度而展开,在众多的增溶剂中,以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使用最为广泛。但是研究表明使用这些传统的淋洗剂的修复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会破坏土壤的正常物理和化学结构,在环境中滞留时间较长,可能带来土壤和地下水二次污染问题,
现有土壤修复资料表明,目前的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方法多针对某一类型污染物,如重金属污染、挥发性有机物、除草剂或杀虫剂等,对于存在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土壤,能同时有效修复重金属和有机复合污染土壤的方法鲜有报道,往往需要采用多种技术联合才能实现有机物-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这大大提高了修复的成本。在我国,由于污水灌溉和农药的大量使用,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往往同时存在,因此,开发能同时修复有机物-重金属复合污染的修复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发明内容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以可生物降解且成本低的淋洗剂体系用于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的同时修复方法,通过本发明可以制备低成本、高效、安全的土壤淋洗剂,可实际应用于有机物重金属复合污染场地土壤的修复。
2、技术方案
一种修复土壤多环芳烃-铜复合污染的淋洗剂,由A和B两种试剂组成,A是乳酸酯或重量百分比大于30%的乳酸酯水溶液,B为乙二胺类有机配体或重量百分比大于25%的乙二胺类有机配体水溶液,A和B两种试剂单独包装。
A和B也可先予以按照以上的比例进行混合后使用。
以上所述的A是重量百分比大于30%的乳酸酯水溶液,B是重量百分比大于25%的乙二胺类有机配体水溶液。B中的乙二胺类有机配体为乙二胺二琥珀酸。A是重量百分比40%的乳酸酯水溶液,B是重量百分比30%的乙二胺类有机配体水溶液。
一种修复土壤多环芳烃-铜复合污染的方法,其步骤包括:
(1)分析土壤中多环芳烃和重金属含量以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2)配制淋洗剂:根据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以Cu/配体摩尔比为1~3加入乙二胺类有机配体或乙二胺类有机配体水溶液,加入乳酸酯或乳酸酯水溶液使得乳酸酯重量百分比为5%~20%,调节pH至6~8;
(3)按照淋洗剂:土重量比10∶1~5∶1加入淋洗剂淋洗土壤12h以上,分离土壤和上清液。
步骤(2)中乳酸酯重量百分比为20%,乙二胺类有机配体与重金属摩尔比为2∶1。步骤(3)中淋洗土壤12h以上即可,从时间效益角度考虑,以24h为宜。
3、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93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次性安全自毁注射器
- 下一篇:涡轮风扇发动机试车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