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的分子标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18799.1 | 申请日: | 200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5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才林;陈涛;赵凌;张亚东;朱镇;林静;李余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N15/29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素卿 |
地址: | 210014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条纹 叶枯病 抗性 基因 stvb 分子 标记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的分子标记方法,属于农业生物工程技术领域,专用于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品种的选育和纯度鉴定。
二、背景技术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条纹叶枯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引起的病毒病,其传毒介体主要是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该病于1897年最早发生在日本关东的群马、枥木等地区,而我国最早发生该病是在1964年。近几年,随着气候环境和种植结构调整,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规模有着不断扩大的趋势。江苏自1964~1965年首次发生以来,就一直在苏南地区存在,个别年份危害较重。1998年以后,条纹叶枯病在江苏省的发生呈猛烈上升趋势,2000年首次在苏北地区暴发,至2007年已连续8年在江苏省范围内流行且受灾面积均在千万亩以上,成为影响江苏粳稻生产的头号杀手(王才林,江苏农业科学,2006,(3):1-5)。
尽管早在本世纪60年代,日本水稻遗传学家就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资源进行了大量筛选、鉴定以及遗传分析工作,但迄今仍只有两种主要的病毒抗性基因的遗传机制被阐明。一种以日本陆稻品种为代表,抗性由两对显性互补基因Stva(Stv1)和Stvb(Stv2)共同控制;另一种以一些非日本籼稻品种为代表,抗性由一对不完全显性基因Stvb-i(Stv3)控制(陈涛等,江苏农业科学,2006,(2):1-4)。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对由主基因和微效多基因结合控制的遗传以及微效多基因控制的遗传进行分析已经成为可能。到目前为止,利用不同的遗传群体已初步定位了27个QTLs(孙黛珍等,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2):318-321),但这些QTLs中如果除去上述主要的三个位点外,其它位点的效应值均不太大,很难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
分析国内外目前育成的抗条纹叶枯病栽培粳稻系谱,发现其抗性基因最初来源于两个籼稻品种Modan和Mudgo,进一步研究证实这两个抗性品种的抗性基因均为Stvb-i,所以选育含Stvb-i抗性基因的水稻品种是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危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对已研究清楚的抗性基因加以有效利用,可以缩短育种周期,满足国内目前对抗条纹叶枯病优质水稻品种的迫切需要。然而,利用传统的田间或室内接虫鉴定的方法对Stvb-i基因进行后代追踪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Hayano-Saito Y(Hayano-Saito Y,et al.TheorAppl Genet.2000,101(1):59-63)利用RFLP或CAPs标记已将Stvb-i抗性基因限定在第11染色体两个克隆序列重叠的约286Kb的区域内。然而,这些标记的信息尚未公开,难以用于辅助选择育种,因此筛选与Stvb-i紧密连锁的SSR标记,无疑可以加速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条纹叶枯病抗性品种选育过程中的利用。
三、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针对上述情况,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以含Stvb-i基因的日本水稻品种关东194为材料,筛选和寻找稳定存在的与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紧密连锁的SSR分子标记,并用于辅助育种。
技术方案: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的分子标记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显性SSR标记RM11-8引物
正向序列为TAGCCATGCTCATGCGTCAT
反向序列为CGCGGTTTGCAGTAGTTGC
扩增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品种或育种材料DNA,如果能够扩增出157bp的单一条带,则表明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存在,该基因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上。
有益效果水稻条纹叶枯病是影响粳稻生产的一种严重病毒病害。本发明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筛选到一个与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紧密连锁的SSR标记,该标记的应用可以加速条纹叶枯病抗性品种选育。其优点具体归纳如下:
(1)与一些效应较小且受环境影响较大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位点(QTLs)相比,Stvb-i以其稳定、过硬的抗性以及主效、简单的遗传方式而被广泛应用传统育种。对Stvb-i基因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快速培育出大量抗性稳定的水稻品系或品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87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