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企业业务流程可视化动态建模与功能操作联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8742.1 | 申请日: | 200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3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青;张朝晖;黄文清;杨建青;李钧;蔡捷;陈恳;鲍全松;赵云;刘爱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金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 | 分类号: | G06F9/44;G06Q1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42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企业 业务流程 可视化 动态 建模 功能 操作 联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用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可视化动态建 模及将业务流程图与节点功能实现操作联动的方法,属于企业信息管理技 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企业业务流程图描绘了企业各项业务之间的关系,它直观、易于理解 并且方便修改,已有一些软件工具支持业务流程图的编制。
管理软件系统已经能够精确实现业务流程及其节点功能的操作,而且 当前一些管理软件系统产品逐渐支持通过参数配置等方式实现功能重构和 流程重构。
但是管理软件系统中对节点功能的操作还没有与业务流程图直接关联 起来,操作人员通过功能菜单进行操作,这样的操作方式不利于对企业业 务流程的理解,也很难保证操作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企业业务流程可视化动态建 模及将建模得到的业务流程图与节点功能实现操作联动的方法。本发明结 合企业业务流程与节点功能的关系,即由节点功能根据业务逻辑关系组成 业务流程,通过建模工具建立起各业务流程图,将业务流程图呈现给相关 的操作人员,操作人员根据业务流程图中的业务关系,直接操作节点功能, 便可以进入操作界面,实现业务流程可视化动态建模与节点功能操作联动, 为企业提供快捷而有效的企业管理模型,从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 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同时,通过可视化动态建模形成丰富的行业业务流 程知识库,便于快速构建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业务的信息管理模型。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其特征是它的技术原理为:
企业管理改进时,与之相对应的信息系统也需要能够适应这种变化,即 动态建立企业的业务模型,并且快速实现业务功能的重新配置。同时,企 业管理系统也需要将业务流程与功能操作联系起来,便于直观地理解企业 的业务流程。
本发明结合企业业务流程与节点功能的关系,即由节点功能根据业务逻 辑关系组成业务流程,通过建模工具建立起各业务流程图,将业务流程图 呈现给相关的操作人员,操作人员根据业务流程图中的业务关系和操作权 限,直接操作节点功能,便可以进入功能界面,将原本相对独立的节点功 能的操作融入到业务流程中来,既保证了实际操作与业务流程的一致性, 又提高了效率。
本发明具体实现方法如下所述:
一、建立功能构件库,即为企业业务流程建模提供节点功能模块,这些 功能构件就是可以直接进行操作的业务节点功能界面。
二、可视化动态建模与功能构件库关联,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活 动特点进行业务流程的规范,形成多个业务流程,通过建模工具逐一将功 能构件与业务流程中的节点功能绑定起来,如图1所示。
三、建模完成后,保存模型,并将企业业务模型直接挂接到操作员可 以看到的系统界面,形成直观的业务流程图。
四、操作员直接点击业务流程图上的节点功能,打开操作界面,进行 业务操作。
五、动态调整业务模型,通过调整业务模型,快速提供新的业务流程图, 操作员按形成的流程图操作,无需编写代码,可视化快速完成业务流程调 整,支持企业快速实现业务流程重组。
本发明的优点:可帮助企业不断改变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建立起可 直接操控的业务流程图,以适应信息系统的变化。该方法将管理模型与业 务流程对应起来,实现企业管理体系的快速建立,并能快速的适应管理需 求的动态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可视化动态建模与功能绑定示意图。
图2是可视化动态建模与操作联动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经历以下几个过程,即:(1)业务流程建模及建立功能构件 库;(2)可视化建模及功能绑定;(3)形成可操作的业务流程图;(4)点 击进入功能界面,如图2“可视化动态建模与操作联动原理”所示,实现业 务流程图与功能操作链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金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金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87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