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酯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18617.0 | 申请日: | 2008-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5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旭;盛思义;本田圭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3/183 | 分类号: | C08G63/183 |
代理公司: | 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葛 雷 |
地址: | 226009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生物来源原材料的聚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越来越关注开发环 境友好性材料和使用可再生原材料。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是最重 要的化工原料,但是由于在使用工程中以及最终废弃中大量CO2的 排放,CO2大量排放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的问题,并且直 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如何替代和减少使用石油作为原材料,是人们面 临重要研究问题之一。
聚酯由于其良好的机械性能、成型加工性能,在纤维、树脂、薄 膜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合成材料之一。
由于生产聚酯的原料都是来源于石油的加工品。如何使用非石油 原料开发聚酯产品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人们使用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开发出了各种新型的聚酯,例如杜 邦公司通过对玉米进行发酵,经过生物和化工过程,制备得到1, 3-PDO,并开发出了含有约36wt%来源于生物材料而非石油材料的聚 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合物。Natureworks公司同样以农作 物为原料,经过生物和化工过程,生产出了纯生物来源和易于生物降 解的聚乳酸(PLA)聚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符合环保需要的聚酯。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聚酯,其特征是:是由芳香族二羧酸或其衍生物与1,2-丁 二醇通过反应得到的高分子聚酯,其中1,2-丁二醇中是生物来源的 1,2-丁二醇(即经过生物发酵和/或化工加工过程将生物材料中的含 碳元素成分转换成的1,2-丁二醇)。
其中的生物材料为玉米、甘蔗、小麦或其他农作物的秸秆。其中 玉米、小麦为其种子和/或秸秆。通过生物材料生产得到的1,2-丁二 醇中,1,2-丁二醇含量在95%-99.9%之间,并且在190nm-350nm 的范围内光的透过率为50%--99%。聚酯中还含有碳元素来源于石油 原料的二元酸和二元醇的共聚成分。芳香族二羧酸或其衍生物是对苯 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聚酯的特性粘度为0.50-0.95。
农作物是一种可再生资源,能将空气中的CO2通过光合作用, 转化为各种淀粉、糖类、纤维素、木质素等在农作物果实及其秸秆中 储存起来,本发明利用玉米、小麦、甘蔗或其他农作物的秸秆,经过 生物发酵和/或化工加工过程制得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原料1,2- 丁二醇。本发明的生物材料是玉米、甘蔗、小麦或其他农作物的秸秆。 经过生物和/或化工过程得到丁二醇。例如玉米经过生物过程分离淀 粉,经过加工得到5碳和6碳的糖,这些糖分经过加氢催化的工艺可 以制备出多组分二元醇,经过精馏纯化,再经过150℃-200℃温度加 热处理,经过活性碳过滤处理,就可以得到本发明的原料二元醇组分。 产品中1,2-丁二醇的碳元素来源于生物原料。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1,2-丁二醇可以含有其他二元醇成分,例如 有乙二醇、1,2-丙二醇、1,4-丁二醇、2,3-丁二醇和1,2-戊二醇 其他的二醇成分。
本发明中使用的1,2-丁二醇的纯度为95%-99.9%,其他成分的 碳元素也是来源于生物材料,并且在190nm-350nm的范围内光的透 过率为50%--99%,若发明中的使用的1.2-丁二醇在190nm-350nm 范围内光的透过率低于此范围,则最终产品的颜色较差,从而限制了 产品的应用。
本发明中,新型聚酯是由芳香族二羧酸或其衍生物与1,2-丁二 醇通过反应得到的高分子聚酯。其中二酸是对苯二甲酸及其酯化的衍 生物,可以是对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对苯二甲酸二乙酯等。 本发明中的二酸单元还可以含有间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5-磺酸盐、 邻苯二甲酸、甲基对苯二甲酸、萘二酸、联苯二甲酸等芳香族羧酸及 其酯类衍生物的芳基二羧酸类及丁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 壬二酸、十二烷二羧酸等脂肪族羧酸及其酯类衍生物以及环己烷二羧 酸、六氢化间苯二甲酸、六氢化邻苯二甲酸等脂环族二羧酸及其酯类 衍生物。所述的衍生物中是指二甲酯等低级烷基酯、酸酐、酰氯等物 质。这些二羧酸可以单独或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本发明中优选的芳香族二羧酸优选为对苯二甲酸和对苯二甲酸 二甲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86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