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温炉用炭/炭隔热底板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18027.8 | 申请日: | 200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9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谢乔;肖志超;李永军;侯卫权;苏君明;彭志刚;孟凡才;姚西明;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超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C04B35/83;C10B53/08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子安 |
地址: | 71002***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 炉用炭 隔热 底板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炉用炭/炭隔热底板的制备方法,属于高温炉用保温、隔热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高温炉一般采用石墨隔热底板,高温炉的炉温一般在1000℃以上。在生产大直径的隔热底板时,传统石墨隔热底板成型困难,价格较高;石墨产品结构不太稳定,强度低,导热系数偏高,传统石墨产品易与高温炉内环境发生反应,使用寿命短,更换率高,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了维修成本。
炭/炭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耐烧蚀性好、抗热冲击性好、导热系数低、损伤容限高、高温强度高等突出特点,用作高温炉用炭/炭隔热底板,与传统石墨产品比较,具有突出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工艺简单、致密度适当、材料使用性能优异的高温炉用炭/炭隔热底板的制备方法,以制备结构稳定,导热系数低的高温炉用炭/炭隔热底板,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减少产品更换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温炉用炭/炭隔热底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炭纤维平纹布或斜纹布与薄炭纤维网胎交替铺层,轴向针刺增强纤维制成全炭纤维三向结构预制体,其密度为0.20-0.40g/cm3;
(2)糠酮树脂或酚醛树脂浸渍-炭化致密:在-0.086~-0.098MPa的压力下,将步骤(1)中的全炭纤维三向结构预制体在浸渍罐中浸渍1.5-2.5小时,出罐后转入炭化炉进行炭化处理,制得炭/炭制品;
(3)当步骤(2)中的炭/炭制品密度<0.50g/cm3时,重复步骤(2);当步骤(2)中的炭/炭制品密度≥0.50g/cm3时,致密工艺结束;
(4)高温纯化处理:将步骤(3)中致密后的炭/炭制品放入纯化炉中,通入氯气或氟利昂反应气体,在高温1800~2600℃条件下对所述炭/炭制品进行高温纯化处理;
(5)对步骤(4)中高温纯化后的炭/炭制品进行机械加工,即制得高温炉用炭/炭隔热底板。
步骤(1)中所述炭纤维平纹或斜纹布为3K-24K炭纤维平纹或斜纹布,其中K代表丝束千根数。
步骤(1)中所述针刺密度为25~40针/cm2。
步骤(2)中所述炭化温度为800-1100℃。
步骤(5)中所述高温炉用炭/炭隔热底板的直径为500~1500mm,厚度为20~200m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3K-24K炭纤维和网胎交替铺层,轴向(即铺层的厚度方向)针刺三向结构预制体,可增强隔热底板的强度和承受高温炉内环境的反复高温热震考验;
(2)采用糠酮树脂真空浸渍、炭化工艺,致密程度适当,可有效的降低高温炉用炭/炭隔热底板的导热系数、工艺一致性好,可实施性强,成本低;
(3)用该工艺技术制得的高温用炭/炭隔热底板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厚度薄,使用寿命提高2-3倍,减少更换部件的次数,从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维修成本;
(4)现有设备具有固定的工作容积,而由于炭/炭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与传统石墨产品相比,可以做得更薄,从而可以利用现有设备生产更多的产品,可节约大量新设备投资费用;
(5)在生产大直径的产品时,传统石墨产品成型困难,价格较高,而由于炭/炭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生产大直径的产品时可采用炭/炭复合材料;
(6)用该工艺技术制得的高温炉用炭/炭隔热底板纯度高,用作高温炉用炭/炭隔热底板,与传统石墨产品相比,可以避免污染产品,提高产品的纯度和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备的高温炉用炭/炭隔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采用3K炭纤维平纹或斜纹布与薄炭纤维网胎交替铺层,轴向(即铺层的厚度方向)针刺成全炭纤维三向结构预制体,针刺密度为25针/cm2;全炭纤维结构预制体密度在0.20g/cm3;其中K代表丝束千根数。
(2)糠酮树脂真空浸渍、炭化致密工艺:在-0.086MPa的压力下,将步骤(1)中的全炭纤维三向结构预制体在浸渍罐中浸渍1.5小时出罐,转入炭化炉900℃进行炭化处理,制得炭/炭制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超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超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80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