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竖壁贴附射流空气湖模式通风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017349.0 | 申请日: | 2008-0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5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安桂;邱少辉;王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4F7/04 | 分类号: | F24F7/04 |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崇义 |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竖壁贴附 射流 空气 模式 通风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风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竖壁贴附射流空气湖模式通风系统。本发明适用于室内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室内通风、空调系统的重要环节就是探讨采用何种送风气流组织模式的问题,因此送风气流组织的模式受到了国内外研究学者和工程设计人员的重视。从上世纪初至今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气流组织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而气流组织的模式主要分为两种:
(1)以稀释原理为基础的传统混合通风;
(2)以浮力控制为动力的近代置换通风。
混合通风的特点是速度高、动量大和紊流送风,因在建筑空间上容易布置,不占有下部建筑空间(工作区),至今仍然广泛使用。工作区一般处于回风或者排风环境中,通风效率、卫生条件相对较差。
与之比较,置换通风的特点是风速低(约0.25m/s)、利用空气密度差在室内形成了由下而上的通风气流。空气以极低的流速从置换通风器流出,在重力作用、送风下沉到地面并沿地板蔓延到全室,在地板上形成一薄薄的冷空气层——空气湖。空气受热源上升气流的卷吸作用、排风口的抽吸作用而缓慢上升,形成类似活塞流的向上流动,室内污染(含热污染)空气由上部的排风口所排出;工作区接近于送风环境;因而更利于人体健康。
这两种通风模式的设计思想主要区别在于:混合通风是基于建筑空间的考虑;而置换通风是基于人体健康和能源效率的考虑。相对于以稀释原理的混合通风,置换通风作为一种较好的气流组织方式,在许多场合得到应用。置换通风通常采用底部侧送风的气流组织方式。
然而,鉴于一般办公室中办公设备摆放的实际情况,在许多情况下,底部侧送风受到限制、难以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竖壁贴附射流空气湖模式通风系统,该通风系统在运行时工作区接近于送风环境,有利于人体健康;该通风系统在建筑空间上容易布置,不占有下部建筑空间(工作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送风管(4)、排风管(11),所述送风口(6)安装在房间的顶部靠近侧墙位置,所述送风口(6)距侧墙距离设为:送风口(6)中心距侧墙的垂直距离与送风口(6)宽度之比为0~15。
所述送风口(6)为可调型条缝风口。
所述送风口(6)的送风角度为0~90°(当送风口(6)出流方向与侧墙法线垂直时送风角度定义为90°)。
所述送风口(6)的射流送风速度为0~8.0m/s。
所述侧墙上无障碍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将送风口安装在房间顶部靠近侧墙位置,送风口中心距侧墙垂直距离与风口宽度之比在0~15范围内,在靠近侧墙处送风射流的流速大静压小,而远离侧墙处静压大,由于压差的作用进而导致送风射流向侧墙方向弯曲,形成贴附效应。
本发明通过将送风口安装在房间的顶部靠近侧墙位置处(风口中心距侧墙垂直距离与风口宽度之比为0~15),利用竖壁(侧墙)形成贴附效应,将送风口的送风角度设置为0~90°(当送风口出流方向与侧墙法线垂直时送风角度定义为90°),合理改变射流物理参数(射流送风速度0~8.0m/s)、延长送风射流的射程,从而能够将新鲜空气最大限度地送到工作区,保证了工作区空气的新鲜度、含氧量和洁净度,同时也保证了工作区的空气温度和流速满足舒适性要求。
本发明利用热空气上浮的特性来分离温度(受污染度)不同的空气,有效地改善了工作区的热舒适性和空气品质,有利于工作人员的健康;通过调节工作区的空气参数来满足舒适性要求,工作区以外整体温度较高,故比传统空调方式节能;由于该通风系统采用上部送风,因此可以不占有下部建筑空间(工作区)。
附图说明
图1为竖壁贴附射流空气湖模式通风系统气流组织示意图;
图2为竖壁贴附射流空气湖模式通风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室外新风经新风管1、新风阀2与室内回风进行混合;通过控制新风阀2和回风阀12开启大小来调节新回风的混合比例。混合后的空气经空气处理器3处理后经由送风管4、送风阀5通过安装在房间顶部靠近侧墙处的可调型条缝风口6后形成贴附射流送入工作区7;通过调节送风阀5的开启大小来控制送入工作区7的送风速度。送入的气流带走工作区7内人体(发热设备)产生的污染物(气体),使热量和污染物质(气体)能经由回风口8、回风管9、排风阀10、排风管11后排出室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73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硅藻土滤棒
- 下一篇:一种放射用人体转动装置





